日历狗
万年历

效应

2021/9/26 13:14:32
万年历日历:效应知识
效应知识
大湖效应是暖锋吗

大湖效应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的,这种现象以五大湖地区沿岸的降雪最被大家熟知。有些朋友不清楚大湖效应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就来讲讲,大湖效应是暖锋吗?大湖效应属于暖锋吗?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大湖效应是暖锋吗

是暖锋,大湖效应冷空气在经过大湖湖面时,被增温加湿,温度就高于湖泊迎风岸的冷空气气温,相当于暖湿气流流向冷气团,类似于暖锋的形成过程。

这情形以在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沿岸的降雪最为著名。其他水域,如某些海和湖也会产生大湖效应,产生面积较小的雪带。比如美国东海岸的雪带,冬季,以魁北克为中心的高压区使大气顺时针环绕流动,使极地气团向南经大西洋到达北美海岸,其间穿越墨西哥湾暖流温暖水域,为美国东海岸带来降雪。雪虽是大西洋而非湖泊带来,也被称为大湖效应降雪。美国犹他州的大盐湖,加拿大的哈德逊湾和圣劳伦斯湾都会产生大湖效应暴风雪。

大湖效应成因

以五大湖地区为例。在秋天到来时,五大湖区逐渐变冷,但冬季不会完全封冻。冬季气团主要从西向东穿越北美洲。当陆地将夏季吸收的热辐射掉,大陆气团变得很冷,极地气团南下到大陆上空,当气团经过湖面时,温度极低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气团下部温度升高,水汽进入气团。冷气团下部是一层温暖潮湿的大气。寒冷、密度较大的冷气团下沉,使暖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凝结,空气不太稳定,云开始形成,一般为层云,层积云或大片积云。

一般冷气团在五大湖区上空行进一半时,就会形成云,并随气流向东漂移。之后,大气再次来到寒冷的大陆上空,与地面的接触减慢了大气的移动,从湖面飘过来的大气不断在沿岸聚集,暖气团不断上升,云层加厚,开始降水,由于下层空气温度很低,水汽以雪的形式降落下来。

各国的大湖效应

中国的大湖效应

2005年12月4日山东威海暴风雪。在中国,大湖效应降雪通常被称作冷流降雪。中国只有在山东半岛北部的一小部分地区会有大湖效应降雪,并且效应比以上这些地方都要弱,但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形抬升作用会使其北部沿海降雪加强,甚至引发暴风雪。2005年12月4日~21日,连续多场暴风雪袭击了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和烟台,其中威海在几次暴风雪中总降水量近100毫米,积雪49厘米,导致交通几近瘫痪。

欧洲与亚洲的大湖效应

因为大湖效应的缘故,其他任何大陆都无法同北美洲东部的雪带相匹敌,因为没有任何大洲拥有像五大湖区这样处于绝佳位置的水域。 这并不是说,欧洲与亚洲就没有大湖效应。每年秋天,西伯利亚气温下降时,寒冷密度较大的冷空气下沉,产生了大面积的冷高压。大气从冷高压向外移动,穿过俄罗斯的拉多加湖,向西穿过芬兰湾、波罗的海,寒冷的大气与较为温暖的海水相互接触,获得了水蒸气,到达瑞典东岸时,这些潮湿,相对比较温暖的大气在穿越海岸后开始冷却,在该国东南部形成降雪。

西伯利亚冷空气向东流动,远离冬季高压中心,穿过蒙古高原和戈壁沙漠,给中国北方带来了干冷的天气。冷空气穿越海岸,在北部集结了来自日本海的水汽,在到达日本的本州和北海道的西海岸时,温暖的黑潮暖流,使海水温度升高,大气相对比较潮湿温暖。当大气穿越日本海岸时,被迫绕过高山,沿海岛西侧前行,并开始降雪。 往南,西伯利亚冷空气穿越黄海,获得水汽,在朝鲜半岛西部和山东半岛北部聚集下来,形成降雪,由于冷空气穿越黄海水面的距离比日本海要短,效应相对弱些。


名词解释

最近有新闻报道双台风,有许多朋友听到后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小编就跟朋友们来好好讲一讲关于双台风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双台风效应?双台风效应的定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什么是双台风效应

双台风效应又叫藤原效应,是指距离相近的两台风相互作用,台风外围云系相互影响,导致台风路径和强度产生变动,两台风绕着中心连线上的轴线心做逆时针旋转的运动形式,从而影响台风的形态、强度发展及路径。

双台风将绕着相连的轴线成环状,且互相作反时针方向旋转,旋转中心的位置,依两个台风的相对质量及台风环流之强度来决定。

多台风是指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同时出现3个或3个以上达到风暴级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的情况,不论它们之间间距大小。按照同时出现的热带气旋数目,依次称为三台风、四台风或五台风,等等。

在一定距离内,当同时存在两个台风时,则台风的路径预报变得复杂,因为必须考虑两个台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很难定量表达,只有一些定性、经验的、统计结果。

如果热带辐合区很强并延续时,在其中可以同时生成许多漩涡。他们一个个常沿着热带辐合区西移,移动过程中有些可迅速加深和发展,结果出现几个(3-4个)台风并存的局面。太平洋的多台风经常出现在盛夏和秋季。研究指出,多台风同时发展的时候,这时西太平洋辐合区中最常出现3个台风,很少出现4个。当3个台风同时生成时,常常集中在三个区域:一个在南海、一个在菲律宾—关岛间洋面、另一个在马里亚纳群岛一带,他们之间距离大致相等。

台风分类

过去我国习惯称形成于26℃以上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为台风,按照其强度,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实施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 19201-2006的通知,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力划分为六个等级:

热带低压(Tropical depression),最大风力6~7级,(10.8~17.1米/秒);

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最大风力8~9级,(17.2~24.4米/秒);

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力10~11级,(24.5~32.6米/秒);

台风(Typhoon),最大风力12~13级,(32.7~41.4米/秒);

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力14~15级(41.5~50.9米/秒);

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大风力≥16级(≥51.0米/秒)。

台风来临前注意事项

在房间里:

备好应急物品,关好门窗,加固;防止室内积水,可在门口安放挡水板或堆砌土坎;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确保安全;将养在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室外易被吹动的物品要加固;清理排水管道;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转移到安全住所;尽量不要安排外出活动。

在街上:

尽快抵达安全地点;在海岸附近或海上;海涂养殖人员、临时工棚人员等要及时转移;出海船舶尽快返港避风,人员上岸。

台风过境时

在房间里:

断电;尽量避免使用电话;未收到台风离开的报告前,即使出现短暂的平息仍须保持警戒;如果无法撤离至安全场所,可就近选择在空间较小的室内躲避,或者躺在桌子等坚固物体下;在高层建筑的人员应撤至底层。

在街上:

切勿随意外出;在海岸附近或海上;不要在河、湖、海堤或桥上行走;海上船舶必须与海岸电台取得联系,确定船只与台风中心的相对位置,立即开船远离台风。

台风过境后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注意安全;抢救伤员:室内空气流通,保暖;不要给昏迷者喂流食;必要时施行人工呼吸;不要过度劳累。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健康及安全问题,包括化学物品泄漏、电力系统瘫痪、道路毁坏、煤气管道损坏以及生命损失等。

发现有路灯电线低垂断落、路灯灯杆倾斜倒地、路灯配电箱、灯杆被水浸泡等情况,请勿靠近,并请及时拨打抢修热线。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奇观的时候会停下脚步来拍照观赏,有时候天空中会出现罕见的丁达尔效应。许多朋友觉得非常神奇,所以想来了解一下,丁达尔效应是什么意思?丁达尔效应的含义是什么?今天就来给大家强行分析一波,希望大家看完就懂了。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意思

丁达尔效应的意思是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或者丁铎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廷得耳效应。

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

2022年8月22日清晨,雾气还未消散,咸丰县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出现丁达尔效应。太阳透过森林缝隙形成一束束光柱散射在大地上,整座森林便笼罩在淡淡的光芒中,画面十分美丽而神秘。

据介绍,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这种效应一般出现在清晨、日落时分或者雨后云层较多的时候,被称为大自然最浪漫的现象。

丁达尔现象多次出现,预示着什么?

当天空喷射出丁达尔光,不光摄影师要兴奋地拿出器械捕捉壮丽的画面,不懂摄影的普通人,也会掏出手机拍照、录视频。

这无疑是一种令人惊叹的美景,可对于它的多次出现,科学家却感到了担忧。原来,在一些情况下,它的产生对人类并不算什么好事。

丁达尔现象往往在早晨、日落,或者雨后云层比较多的情况下出现。除了天空之外,自然的丁达尔光还可能出现在树林、暗室等环境中。

天空中存在雾气时,阳光投射在上面,被分割成一道道光,此外空中的灰尘也可能是丁达尔现象出现的原因。

记录显示,进入工业化时代后,丁达尔现象出现的频率相对高了一些,这种现象跟空气污染存在一定联系。

天空中出现丁达尔现象过于频繁时,表明悬浮微粒增多,其中部分来自于空气污染,空气质量也下降了,所以我们要给予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大大改善。但是,我国的空气污染治理水平,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2016年的“全球环境绩效指数”,在参评的178个国家中,我国排到了109位,空气质量更是跌到了倒数第二,分数仅有23.81。

《2016年中国环境公报》指出,我国酸雨城市比例为19.8% ,在一些北方城市,雾霾为老百姓的生活增加了许多不便。

能源结构消费不合理、尾气排放、工地粉尘、垃圾焚烧等因素,给城市的环境治理带来了压力,生活改善的同时,一起到来的污染问题也困扰着我们。

不过,大气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协同努力,完善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为节能减事业排添砖加瓦。

作为个体,我们不妨从自身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为减少空气污染做出奋斗。当然,在丁达尔效应出现时,也无需抱有心理负担、以至于不敢欣赏,甚至怀有敌视心理。

丁达尔效应归根结底是一种自然现象,形成条件之一的“悬浮颗粒”不仅包含灰尘,也有雾气等等,在工业化时代出现之前,它就曾出现过。


丁达尔效应是物理还是化学

丁达尔效应看上去就像是城市被光进行了分层,一半是云朵,一半是太空,而光线倾泻而下,看上去非常壮观。那么,大家知道丁达尔效应是物理还是化学?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现象还是化学现象?接下来就跟着小编来一起看一下吧,希望能解答大家的困惑。

丁达尔效应是物理还是化学

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它是指当一束光透过胶体后通过竖直方向射出光线,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丁达尔现象。丁达尔效应是一种物理的现象,主要是通过胶体与光束的折射反应而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如果我们要想见到丁达尔效应,可以在雨后的清晨,或者是空气中有雾或者尘土的地方。

丁达尔现象,又称“丁达尔效应”,是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在1869年率先发现并研究的。

丁达尔现象的画面看上去壮阔而神圣,给人一种圣洁、静谧的感觉,仿佛是上帝将光芒洒向了人间,照耀大地上的每一个生灵,因此这样的光线又被称为“耶稣光”。

我国还有老百姓将丁达尔光称为“佛光”“福光”,寄托美好的愿望。当丁达尔效应出现,光就有了形状。

在摄影领域,不少摄影师都会追逐并记录这样的唯美画面,甚至特地在拍摄或后期时制作丁达尔光,打造一种宁静圣洁的氛围。

丁达尔现象出现的原理

丁达尔现象出现的原理,跟空气中的粒子有关。粒子跟光线相遇时,假如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会发生光的反射;反之,则发生光的散射。

光波围绕微粒并向四周散射的光,就叫作“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光就是光的散射现象,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成,因此也经常被用于区分胶体和溶液。

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小于可见光波长(400nm-700nm),所以当光线透过它时,会出现明显的散射,产生一道道可见的光束。

不过,严格来说,胶体粒子在40-90nm之间产生的散射光,才是真正的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效应产生原因: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真溶液粒子直径一般不超过1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直径在1~10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nm~700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胶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注意: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

2021年9月2日下午,湖南省双峰县的天空惊现奇异景象。阳光透过云隙,喷射出万道光芒,蔚为壮观,美不胜收。

这样的景象十分壮丽,让人不得不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来。据了解,这种情况叫作“丁达尔”现象,此前已出现多次。

2015年8月7日,台风“苏迪罗”到来前夜,受其外围云系影响,福建福州的天空出现漂亮的丁达尔现象。

2016年8月15日傍晚,一道道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间隙,洒在四川成都的大地上,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

而在湖南双峰出现丁达尔现象后的一个多月,北京上空也出现了这种现象。2021年国庆当天,北京迎来晴天,云隙中,万道金光倾泻而下,壮丽磅礴。

除了以上地点,还有很多地方都出现过这样的景色。


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SO2是吗

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等。这些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增加地球表面温度,起到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世界上,宇宙中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它发射的电磁波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从紫到红的可见光)。地面在接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

地球发射的电磁波长因为温度较低而较长,称为地面长波辐射。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经过地球大气时的遭遇是不同的: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的温度比地面更低)。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地面接受逆辐射后就会升温,或者说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就是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现象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非常神奇的,有许多非常神奇的自然奇观,如彩虹、火烧云、丁达尔效应等等。那么,今天小编就跟朋友们来好好讲讲,丁达尔效应是什么现象?丁达尔效应属于哪种现象?以下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丁达尔效应是什么现象

丁达尔效应是光路通过胶体的时候,形成的一个光路现象,就像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一束阳光下有很多灰尘在动。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比可见光波长要短,入射光的电磁波使颗粒中的电子做与入射光波同频率的强迫振动,致使颗粒本身象一个新光源一样,向各方向发出与入射光同频率的光波。

丁达尔效应就是粒子对光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发散传播)作用的结果,如黑夜中看到的探照灯的光束、晴天时天空中的蓝色,都是粒子对光的散射作用。根据散射光强的规律和溶胶粒子的特点,只有溶胶具有较强的光散射现象。

丁达尔效应最喜欢出现的场所是在清晨的森林中,我们经常会看见很多场景,就是在黎明悄悄来临的时候,树木间好像有着灰蒙蒙的一层薄纱,温柔的朝阳透过这些薄纱一般的雾气照射在大地上,由于树木的遮挡,使得射线在中途被阻碍,从而形成了一副非常有意境的场景,其实清晨森林中的雾气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浑浊的胶体,光照在上面从而形成了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是不好的吗

为什么说在城市上空出现这种现象就是不好的,因为我们的城市不可能每天都会像在森林中一样雾气成分非常大,而且我们老一辈的经常说,只要观看天象就能知道接下来的气候或者天气的情况,比如说“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这句话就说明天空中只要是有鱼鳞形状的云朵,那么第二天的天气就会非常炎热,晒得稻谷都不需要翻动就会晒干。

所以在城市上空出现丁达尔效应其实也是在侧方面反应了城市的空气质量是非常不好的,其实形成丁达尔效应的胶状物质是不固定的,所以我们城市中和森林中所导致它形成的胶状媒介物质是不同的,森林中的胶状物质多半是植物经过一晚的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后所生成的水汽,而在森林中出现丁达尔效应是说明此处的空气质量是非常好的。

而城市中的胶状媒介多半是二氧化碳掺夹着很多烟或者雾所生成的,而这种气体就是我们常说的“雾霾”而雾霾对我们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城市之间出现了丁达尔效应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我们的眼睛是分辨不出来雾气和雾霾的,所以我们在看到这种景象的时候都会觉得非常美丽,并不会把它和我们的身体健康关联在一起。

丁达尔现象在城市中非常常见

其实丁达尔效应的场景,现在我们城市中是非常常见的了,所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这件事,空气是我们生存的必需品,空气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情况,所以我们国家近几年就一直倡导绿色生活节能减排,而在我们的努力之下,近几年的空气质量也是在不断的变好,除此之外我们在节能减排上还做了很多方面的改变。

我们现在经常坐的公交也慢慢的变成了纯电动的,这种电动车是属于零排放的,包括我们现在很多私家车也都慢慢更换成了新能源类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近几年我们的气候变得越来越热,由于挺热我们就要每天开设空调,而空调中散发的氟利昂气体对我们的臭氧层是有很严重的损害性的,臭氧层越稀薄,进入到我们表面的紫外线就会变多,天气也会跟着变热,这也是一个恶性循环的结果。

总结:所以保护地球这件事任重而道远,希望在未来科技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研制出更多利民但是不损害地球环境的新能源,其实现在我们的地球和百年之前的地球相比,颜色已经从之前的湛蓝变成了灰蓝,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很难想象地球未来的命运将会是怎么样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开始一起保护我们的星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