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起源

2021/6/7 10:36:32
万年历日历:起源知识
起源知识
鞭炮起源于哪个朝代

在古代,人们放鞭炮是用来避邪祛灾的。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放爆竹一俗是用来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的。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鞭炮起源于哪个朝代?鞭炮起源是什么朝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鞭炮起源于哪个朝代

起源于南朝。鞭炮是南朝梁代发明的。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鞭炮说法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称谓从爆竹、爆竿、炮仗和编炮一直到鞭炮。在现代,华人在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鞭炮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

唐初,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唐代称爆竹为“爆竿”。来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明清两代,爆竹的种类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迎神”。这时,无论贫贵贱均要放爆竹,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引《壶天录》说:

“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鄣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家即谋食维艰,索逋孔丞,亦必爆响数声,香焚一柱,除早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沿类然也。” 清朝谢文翘《教门新年词》中的:“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反映了当时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

爆竹的品种

爆竹的品种相当丰富,最为普遍的是“单响”、“双响”和“鞭”三大类。大个的单响爆竹也叫“麻雷子”,双响也叫“二踢脚”。双响爆竹的纸筒内分两层安放火药,下层火药的作用是将爆竹送上天空,上层火药凌空爆响。在双响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多响爆竹,清朝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花炮棚子制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飞天十响。”飞天十响今已演变为“闪光雷”——一长纸筒,内装若干药弹,点燃后依次射出药弹,凌空爆炸,并伴有银白闪光,故名闪光雷。因其火力强硬,易伤人。故自1987年春节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禁止燃放闪光雷。

鞭炮的名目也很多。钢鞭——用牛皮纸密裹火药,爆响时声音清脆响亮如钢铁。钢鞭一响为一头,“霸王鞭”可多至万头。在一挂鞭中定点加入特殊爆竹则称“节鞭”,通常是十响夹带一个麻雷子。燃放时即可出现响声节奏。南方城镇流行用彩纸裹药的“花鞭”,燃放时被火药崩碎的彩纸纷纷飘落,十分好看。如用粉红色纸裹药即名“遍地桃花”,用淡黄色纸则称“落英缤纷”,用金黄色则名“洒金鞭”。

为什么要放鞭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炮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逐鬼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烧炮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现代游泳起源于哪个国家

导语:从古至今,游泳是一门重要的求生技能之一,而现在成为了风靡全球的运动。随着游泳运动的发展,其分类是越来越多了。那么,大家知道现代游泳起源于哪个国家?现代游泳起源是什么国家?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现代游泳起源于哪个国家

游泳

起源于英国。17世纪60年代,英国不少地区的游泳活动就开展得相当活跃。18世纪初传到法国,继而成为风靡欧洲的运动。

1828年,英国在利物浦乔治码头修造了第一个室内游泳池,这种泳池到19世纪30年代,在英国各大市城相继出现。

1837年,在英国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游泳组织,同时举办了英国最早的游泳比赛。

1869年1月,在伦敦成立了大城市游泳俱乐部联合会(现英国业余游泳协会前身)并把游泳作为一个专门的运动项目正式固定下来。并随之传入各英殖民地,继而传遍全世界。随着游泳运动的发展,游泳被分为衫游泳和竞技游泳两大类。实用游泳又分为侧泳、潜泳、反蛙泳、踩水、救护、武装泅渡;竞技游泳分为蛙泳、爬泳、仰泳、蝶泳。

竞技游泳,从第一届奥运会(1896年)就列入了奥运会正式项目。发展到现在,各种锦标赛,国际大型比赛不断推动着竞技游泳的发展,使它的技术动作更完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

游泳图片

游泳运动的常见分类

蛙泳

蛙泳是第一个作为比赛的泳式,而且自由泳及蝶泳也是从中发展出来。在1940及1950年代,由于很多日本泳手利用规则的漏洞在长距离比赛中潜泳,从而获取利益,游泳规则于1956年便有所更改,只容许泳手在起跳后及转池后,在水面下只可作一次划手及蹬腿动作。为了减低水的阻力及加强推进力,胸泳的划手及蹬腿动作曾有过多次的改革,不过,基本泳姿就一直都没有多大的出入。

自由泳

澳洲人韦利士于1850年使用了一种双手在水面前移的泳姿,这可算是捷泳的雏型。及后英国泳手约翰特拉真于1873年采用了一种用胸泳腿再配合双手交替前爬的泳式,后来澳洲人李察卡尔又根据特拉真及亚历韦咸的泳式,创造了一种‘浅打水’的踢腿方法。自此之后,腿的踢法就只有少许的变化。

仰泳

早期的背泳只是仰浮在水面上,然后再用胸泳的踢腿推进。1900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有泳员使用手部在水面上过头前移的泳式,踩踏式的踢腿方式,则要到1912年的奥运会才开始出现。

蝶泳

蝶泳的划手方法是由德国泳手Erich Rademacher首次在1926年的胸泳比赛中使用,当时,他仍使用胸泳的踢腿方式。1952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国际业余游泳联会(FINA)决定将此泳式与胸泳分开,因而增加了蝶泳,而且泳员更可以采用海豚式的踢腿方法。

游泳图

游泳的五大好处

一、消耗脂肪

游泳是一种全身出力的有氧运动,很多人游一会就会感到很累因为水的阻力比较大,但正式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消耗脂肪,也可以强健肌肉。游泳的时候会感到温度比常温低,这也是可以促进脂肪的消耗的。坚持游泳可以强身壮体。

二、增强心肌功能

人在游泳的时候,各种器官都要参与,消耗的能量比较多,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为器官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经常游泳能够让我们的心脏功能增强,随着血液速度的加快,心脏的负荷会增强,心脏跳动频率加快,收缩能力增强。长期游泳能使血管壁厚度增强,弹性变大,所以,游泳对心脏有很大的帮助。

三、增强抵抗力

经常游泳可以增强我们的抵抗力,游泳的时候会消耗很大的能量,为了平衡冷热,神经系统会很快做出反应,并且徐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对外界的适应度,抵抗寒冷。所以经常游泳的人,不会很容易感冒,还能提高内分泌功能,使垂体功能增加,提高抵抗力。

四、健美形体

人在游泳时全身松弛,人体会利用水的浮力俯卧在水中,促使我们的身体全面协调的发展,肌肉变得线条流畅。游泳可以利用水的阻力来增加人的运动强度,这种强度是很柔和的,属于有氧运动,而且还不会长出的肌肉块,可以健美我们的形体,想要拥有优美形体的人可以学习游泳。

五、护肤

游泳还具有护肤作用,是不是很惊讶。人体在游泳时,由于水对皮肤、汗腺、脂肪腺的冲刷,起到很有效的按摩作用,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使皮肤光滑有弹性。同时,在水中运动可以大大减少汗液中盐分对皮肤的刺激。


冬奥会跳台滑雪起源于哪个国家

跳台滑雪是雪上竞技类运动项目,需要有跳台雪板、跳台连身服、跳台头盔、跳台手套、跳台风镜等装备。有些朋友不清楚冬奥会跳台滑雪起源于哪个国家?冬奥会跳台滑雪起源什么国家?接下去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朋友们快点来看看吧。

冬奥会跳台滑雪起源于哪个国家

跳台滑雪起源于挪威,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起就被列为比赛项目。1860年,来自挪威德腊门地区的两位农民,在克里斯蒂安尼亚镇举行的首届滑雪比赛大会上,表演了跳台飞跃。

同年,出生于挪威南部特勒马克地区摩耶达尔村的桑德拉诺德海姆曾不拿雪杖跳过30余米。这个纪录一直保持了30余年。他因发明滑雪板固定器而被誉为滑雪运动的奠基人。

1924年,跳台滑雪被列为冬奥会项目;1976年,国际滑雪联合会决定将标准坡度和大坡度分别由K70和K90改为K90和K120。

跳台滑雪场地包括跳台、裁判塔和教练员台。冬奥会和世界锦标赛还应备有电梯和供运动员使用的暖房。跳台可以就山形修建,也可以用建筑材料架设。

跳台滑雪线路由助滑道、着陆坡和停止区组成。助滑道包括出发区段、斜直线区段、过渡曲线区段以及起跳台。其宽度不得少于2.5米。两侧须设有界墙。

比赛时每个国家单项限报4人,团体限报一个队4名运动员。运动员不用雪杖,不借助任何外力,以自身体重从起滑台起滑,经助滑道获得高速,于台端飞后,身体前倾和滑雪板成锐角,两臂紧贴体侧,沿自然抛物线在空中滑翔,在着陆坡着陆后继续自然滑行到停止区。

比赛中选手必须跳得尽可能远,同时还需要注意跳跃质量。以姿势和距离分计算总成绩。跳台滑雪的技术动作包括四部分分别是助滑、起 跳、空中飞行和着陆。

跳台滑雪比赛规则

跳台滑雪比赛中的跳台由助滑坡、着陆坡、停止区组成。

比赛时每个国家单项限报4人,团体限报一个队4名运动员。

比设有90米级(原为70米级)、120米级(原为90米级)和团体3个男子项目。

滑雪者两脚各绑一块专用的雪板,板长2.30-2.70米,宽11.5厘米,板底有3-5条方向槽。比赛时运动员不用雪杖,不借助任何外力,以自身体重从起滑台起滑,经助滑道获得110公里/小时的高速度,于台端飞后,身体前倾和滑雪板成锐角,两臂紧贴体侧,沿自然抛物线在空中滑翔,在着陆坡着陆后继续自然滑行到停止区,然后根椐从台端到着陆坡的飞行距离和动作姿式评分。

跳台滑雪有5名裁判员。裁判员根据比赛选手两次(飞行)姿态判分,姿态得分与距离得分相加,距离分以飞行的米数来行算。飞跃姿势裁判共5名,每人打分占20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满分为60分。

距离计算采取“2舍3入法”,如60.20米作60米;60.30米则作60.50米;60.70米作60.50米,60.80米则进为61米。姿式的最高分为20分,在评姿式分时,跳跃得分占重要比例,成功的可得6-20分,失败则得0-12分。跳台滑雪的技术动作包括四部分分别是助滑、起跳、空中飞行和着陆。

为什么跳台滑雪项目没有世界纪录

自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起,跳台滑雪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然而这项传统的雪上项目却没有世界纪录,只有最好成绩。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比赛过程中,强劲急骤的横风会给比赛带来一定的危险。因此,现场风速一旦超过3米/秒,就要暂停比赛。

根据比赛规则,跳台滑雪的评分是根据具体的场地、天气情况来评判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由于每场比赛的风速、风向、雪质等自然条件都不相同,所以世界纪录也就无法生成了。


芭蕾舞起源于哪个国家

芭蕾舞是一种欧洲古典舞蹈,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

15世纪末,芭蕾舞由意大利传入法国,芭蕾舞成为法国宫廷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661年,自幼酷爱芭蕾的法国路易十四国王创办了第一所芭蕾舞蹈学校——皇家舞蹈学院,开始对舞蹈训练进行规范化的研究和整理工作。

17世纪后半叶,芭蕾艺术开始走出宫廷,登上舞台,成为剧场艺术,芭蕾舞发展进入新时期。19世纪末,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台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将古典芭蕾推向了鼎盛时期。

古典芭蕾舞剧有其特定的结构与形式,经由艺术总监、编舞、舞者、灯光音响、服装、布景……专业的剧场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才能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芭蕾舞鞋是最重要的。在练足尖前,用柔软的薄皮革或帆布制成的芭蕾软鞋是练功时的必备。女孩子一般爱穿粉色,男孩子穿黑色或白色。鞋子须以较紧地包住脚为宜。带硬头的足尖鞋,须非常合脚才行。据了解,芭蕾舞鞋能够承受的巨大荷重可以跟足球鞋承受的荷重相提并论,其关键在鞋尖。鞋尖硬,利于进行完成各种直立的动作,但是在穿芭蕾鞋前要带上脚套;这样加大了相当大的安全系数还能够减轻疼痛。


成语五花八门最初来源于什么

导语:现在我们经常会用到“五花八门”这个成语,即一般用来比喻花样繁多或者是变幻多端。当然,这个词一开始并不是只有这个含义,是后面慢慢演变成现在这个意思。那么,你知道成语五花八门最初来源于什么吗?到底五花八门的由来起源是啥?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成语五花八门最初来源于什么

五花八门起源

古代兵法。在古代兵法上记载“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这大概是最早五花八门的意的含义了,五花就是指的五行阵,而八门就是八门阵。

除了阵法之外,在古代,“五花八门”也被具体指定为几种特定的行业:

五花:

金菊花:卖茶的女子;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棘花:玩杂耍的艺人;

土牛花:挑夫;

木棉花: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

五花八门

八门:

所谓“八门”是指在市场摆地摊,靠口巧舌来挣钱吃饭的生意人,即:金、皮、彩、挂、横、兰、荣、葛。

一门金(一说巾)——“金点”是江湖艺人管相面算卦的总称。有哑金、啃子金、戗金、袋子金、老周儿等等。

二门皮——“皮”行是卖药的总称。这行又叫“挑汉儿的”。按所卖药的不同,分别称为:挑招汉、挑顿子汉、挑炉啃、挑罕子、挑柴吊汉、挑将汉、挑粒粒、挑熏子汉的等等。

三门彩——“彩”是彩立子。凡是变戏法的,皆称为“彩立子”变洋戏法的叫“色唐立子”。

四门挂——在市场、庙会练把式卖艺的,江湖人调侃儿叫他们为“挂子行”。分为:支、拉、戳、点、尖、腥等等。

五门横——劫道、行窃之人。大到各类山贼马匪,小到市井中偷摸抢劫。

六门兰——说相声的。江湖人管说相声的调侃儿叫“团春”的。

七门荣——搭篷扎纸的。扎纸,又称纸扎、糊纸、彩糊,融汇剪纸、绘画、草编、竹扎、裱糊为一体。家里办丧时购置烧给死者。

八门葛——唱大鼓的。江湖人管唱大鼓这行调侃儿叫“柳海轰”的。有奉天调、乐亭调、西河调、梅花调、梨花调等。

从以上的解释来看,五花八门更多是指清朝时期的各种职业。

五花八门

“五花”、“八门”一度被用来代指“士农工商”等主流职业外的市井底层职业从业者,这些职业从事者多被社会所轻视,所以五花八门也就有了贬义。如今,它已成为常用的中性词。

成语典故: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湖北的省政府在当时真正是一种鱼龙漫衍的“模范政府”,那个委员会五花八门地是什么人品都有。”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正斗到深处,尹雄把旗一展,忽变为三才。三才以一攻二,以二攻一。亦如两仪。然后五花八门,次第生变。”


阿拉曼德起源于哪个国家

喜欢跳舞的朋友,想必都熟悉各种舞曲。舞曲的种类是比较多的,有各种分类方法。最近有些朋友听说了阿拉曼德舞曲,所以想来了解下阿拉曼德起源于哪个国家?阿勒芒德起源于什么国家?接下来就跟着小编来一起看一下吧,希望能解答大家的困惑。

阿拉曼德起源于哪个国家

阿拉曼德起源于德国的舞曲,通常采用4/4拍的舞曲节奏,中庸慢速。《阿拉曼德舞曲》是起源于德国的一种慢速的4/4拍舞曲。它包括两个几乎完全一样的部分,旋律以十六分音符持续上下进行,音乐庄严宏伟,稳定又不失动感。

阿拉曼德,也称阿列曼德、阿勒芒德,是德语Allemande的译音,是巴洛克时期常见的一种舞曲。巴赫在创作《组曲》时也常用到它。它的节拍形式是4/4拍,速度稍慢,性格庄重、沉稳,常常用作每个组曲开始的第一首舞曲。《法国组曲》共分为6个组曲,每个组曲的第一首都是阿列曼德。

阿拉曼德是起源于德国的一种舞曲,其名称就是来源于法语中“德国”一词,慢速,4/4拍,也有2/4拍中速的,16世纪传入法国,又传入英国,巴洛克时期常用来作为组曲中第一首。18世纪时有一种新兴的快速三拍子舞曲也被称为阿勒芒德,在瑞士的农村非常流行,后来演变成为“圆舞曲”。

舞曲简介

舞曲是电子音乐的一种载体,指的是电子舞曲和DANCE-POP。跟HIPHOP、R&B都是没关系的。这个词的起源是1935年,一部叫“see dance music的电影。电子音乐里既有舞曲,也有非舞曲,那么广义EDM就代表着电子音乐中舞曲的部分。

1970年之前舞曲是指swing music、摇滚、灵魂和R&B。但这个时候,舞曲只是指舞厅音乐,那个时候还不是音乐风格。1970年disco开始推向大众化之后, 到1970年代末,一种新形式的音乐出现了,应用电子元素,其实也就是电子舞曲,但和现在扭曲的电子舞曲理解又不一样。这里说的很纯粹地就是指那些“让人跳舞的电子音乐”,只是那时候并没有电子舞曲这个词汇。1970年代末,这个时候舞曲才开始算音乐风格,所以当舞曲这个词汇真正算是音乐风格的时候,就已经是指当时的电子舞曲和dance-pop了。

很多人会误以为舞曲就是舞蹈BGM,使得很多人对舞曲这个词应用超出了范围。舞曲应该是一种音乐类型,而不是在于什么情况下使用决定。

舞曲的发展历程

在原始社会中,舞蹈与音乐、诗歌是结为一体的,由于物质生产条件和艺术水平的低下,音乐十分简单(多为原始的歌唱或打击乐器的敲打)。在西方,舞蹈于古希腊首先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中世纪早期,由于教会的激烈反对,舞蹈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力。1300年左右,在音乐理论家若阿内斯德格罗谢奥所撰写的论文中,始有关于斯丹蒂佩斯(一种吟唱诗人所唱的舞蹈歌曲)和杜克梯亚(一种只奏不唱的舞蹈乐曲)的记载。

西方的舞蹈音乐于15世纪进入它的第1个繁荣期,这是由于15世纪时的欧洲宫廷热衷于此的缘故。到16世纪,在琉特和键盘合奏音乐中,出现了包括前舞、后舞两首速度不同的所组成的成对舞曲(如意大利的帕萨梅佐-萨尔塔雷洛、英国的帕凡-加亚尔德等)。与此同时,德国的阿勒芒德、法国的库朗特、西班牙的萨拉班德和意大利或英国的吉格开始跃升为重要的舞曲体裁,并在17世纪中叶由前、后舞的对比原则,发展成为由4首舞曲组合而成的“古典组曲”。

这一时期,一批来自法国民间的舞曲(布雷、帕斯皮耶、里戈东等),在法国宫廷里得到了艺术加工。其中最重要的为小步舞曲。18 世纪是小步舞曲流行的时代,也是苏格兰舞曲、连德勒舞曲等在维也纳得到重要发展的时代。19世纪盛极一时、雄踞社交舞曲主导地位的圆舞曲,就是从连德勒舞曲发展演变而来的。19世纪30~50 年代,马祖卡、波尔卡、加洛普、波洛奈兹等舞曲在欧洲得到广泛流传。民族乐派兴起后,又有许多民族舞曲体裁被作曲家们所发掘和重视。其中,西班牙的塞吉迪亚、霍塔、凡丹戈等为人们所普遍瞩目,并被专业音乐家所运用。进入20世纪后,拉丁美洲和美国的不少民族舞曲和社交舞曲(探戈、伦巴、桑巴、康加、狐步舞曲、一步舞曲、查尔斯顿等)又在世界许多国家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