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大暑

2020/7/8 16:02:41
万年历日历:大暑知识
大暑知识
大暑节气诗词

到了大暑节气的时候,大家要预防中暑,尽量不要外出,也不要进行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户外体育锻炼。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大暑节气诗词有哪些?大暑节气相关的古诗词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大暑节气诗词

《大暑》

宋代: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代: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夏荷荷花荷叶荷韵荷塘-

《西江月时在天长,正当大暑》

元代:尹志平

九夏天长暑热,三秋山后清凉。

一川禾黍正苍苍。了见西成有望。

论甚天涯海角,尽他关外山荒。

目前无事即仙乡。且恁随缘豁畅。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代: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夏荷荷花荷叶荷韵荷塘-

《大暑松下卧起二首》

宋代:陈天瑞

迅翻趋炎歊,高标閟幽雅。

隐士何所营,茇之清荫下。

故居禾签生,帡幪若大厦。

熟卧南风边,飞梦游虞夏。

五弦天上鸣,击壤歌满野。

起来记遗音,析薪有樵者。

大暑节气的由来

每年的7月22日前后,即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节气晒伏姜

在我国晒伏姜的习俗源自于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为身体寒冷所造成的所有不舒服。

大暑节气的忌讳事项

在我国的民间大暑节气,忌“快”运动、忌“急”冷水、忌“爆晒”、忌长时间吹空调等。由于大暑前后,温度相对较高,加之南方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不舒服,即使大汗淋漓也解不了困热,反而更容易中暑。因此,大暑之时要避免过度劳动,同时减少运动量,少出门活动。在暑久天,天气热,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冷水里面泡着。或者一热,就想喝冰水解解渴。其实这对肠胃非常的不好,还会引起身体的种种不舒服。


大暑北方吃什么传统食物

大暑时节天气是非常湿热的,人们的身体是很容易受潮湿气的影响,所以要注重养生。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大暑北方吃什么传统食物?大暑节气北方吃哪些传统食物?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暑北方吃什么传统食物

1、喝暑羊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2、贴伏膘

北方人在大暑的习俗是吃面条、饺子、鸡蛋等,北京俗语为“头伏饽饽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北京人还会做冰镇酸梅汤沿街叫卖。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面食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3、喝莲子汤

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有补脾涩肠,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中老年人食之,轻身益气,令人强健。夏日饮莲子汤益寿是有科学道理的。

大暑吃什么防晒

在主食方面,全麦食品具有较好的防晒效果。其中富含的维生素B可以有效提高肌肤对阳光的抵抗力和复原能力,减少色素沉着;而且全麦属粗纤维食物,有清除体内积聚的毒素的作用,可以减少黑斑形成。

单论防晒能力,西红柿是最强的防晒食物。研究发现,番茄富含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每天摄入16毫克番茄红素,可将晒伤的危险系数下降40% 。因此,如果不想被晒黑,不妨多吃西红柿,熟番茄比生吃效果更好。

胡萝卜、芒果、木瓜、地瓜、南瓜等,大多含大量胡萝卜素及其他植物化学物质,有助于抗氧化,增强皮肤抵抗力。与此作用相似的还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建议每天吃2—3份水果,其中一样选择高C的狝猴桃、草莓或是柑橘类。

坚果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对夏季防晒也有相当大的好处,能够从内而外地软化皮肤,防止皱纹,同时保湿、让肌肤看上去年轻。但不要指望立竿见影,通常需要30天才能令皮肤有所改善。

除了番茄红素、维生素B、胡萝卜素、不饱和脂肪有防晒功能外,补充水分也是非常靠谱的防晒建议。这方面,西瓜当然是首选。据了解,吃西瓜不仅能补充人体水分,西瓜汁中还含有多种具有皮肤生理活性的氨基酸,对面部皮肤的滋润、营养、防晒、增白效果较好。

尽管“吃什么防晒”从另一个角度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夏季防晒建议,但其他必要的防晒措施也一定不能少。只有同时注重“内养”、“外用”,才能清凉一夏、不怕被晒。

大暑诗句大全

《夏诗》

南北朝:徐勉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苦热》

宋黄公度

玉井晨不冷,茅檐午欲焚。

月摇看画箑,榴吐认红裙。

迥野都如火,奇峰空自云。

衣巾负芒刺,曝背有人耘。

《大热》

宋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大暑和小暑的区别

导语:小暑和大暑一前一后,虽然距离很近,但气候上却有一定差异。除了气候,大小暑在含义和寓意上也有着不同的解释。那么,具体大暑和小暑的区别是什么呢?到底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大暑和小暑的区别 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

大暑小暑

时间不同:

小暑每年公历7月6至7或8日;

大暑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

含义不同: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天气比小暑更热。

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

大小暑气候

大暑更热。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而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地区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在江南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在这炎热时节,滴雨似黄金。

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在北方内陆地区夏季干燥酷热,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集中在 7、8两月。大暑节气开始,我国北方地区陆续进入了全年雨水最多的时段。


大暑是最热的一天吗

大暑节气到来,气温身高,大家别顾赚钱,要多考虑休息,多跑步爬山,增强身体免疫,多注意防暑降温,以防中暑。那么,大家知道大暑是最热的一天吗?大暑节气是最热的一天吗?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大暑是最热的一天吗

大暑是最热的一段时期,不只大暑那一天。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也就是说,大暑是全年最热的一段时期,而非一天。

而导致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是因为近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每年从夏至开始,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最大。其次,大暑期间昼夜时差较大,白天时间13个小时,夜间11个小时,时差达2小时。由于夏季白天长、夜晚时间短,白天获取的热量比夜间向外辐射的热量多,收支不平衡,所以近地球表面的气温积累会越来越大,以至在大暑节气期间气温累积达到最大值。

所以,正是因为太阳高度角和热量收支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大暑期间成为我国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时候。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这样做舒服过大暑

1、忌贪凉、吃生冷

大暑节气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外浮,汗孔开泄,而人们贪食冷饮、凉水冲澡、空调直吹,容易受到寒气的侵扰。另一方面,暑天炎热,气温高,容易滋生细菌,所以我们需格外注意不要贪凉、吃生冷食品。

2、饮食清淡

“桑拿天”的到来:炎热加上雨水,人们受暑湿之气的影响,会出现食欲下降、乏力倦怠、脾胃虚弱等现象。因此我们的饮食应清淡,以补气健脾、消暑生津为主,减轻肠胃负担。

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尤其是瓜类,如冬瓜、丝瓜、苦瓜、黄瓜、西瓜等。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既杀菌防病,又健脾开胃,可多食利湿解暑的如绿豆、百合、豆芽、赤小豆、薏米等食物。

食用羊肉要非常注意。发热、外感、牙痛、疖肿、痤疮、痔疮等热性病症的人要避免食用,尤其中医常见为热痹的痛风患者也不能吃羊肉,因为羊肉中嘌呤含量比较高,嘌呤被人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经过代谢之后,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起关节疼痛的症状。

3、不要一次大量饮水

大暑天燥热伤津需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但切勿一次大量饮水,以量少、频次多的方式补充津液比较合适。

4、要少动多静

如果暑热天气外出运动,做完运动出汗较多时,不要立刻大量吃冰、冲凉、吹空调。因为此时机体处于高代谢率状态,骤然的降温,胃肠道、皮肤扩张的血管骤然收缩,毛孔开泄,竖毛肌骤然收缩,会使内环境稳态骤然失衡,导致疾病。

大暑要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不是一味地待在空调房理论不动,而是少动多静,劳逸结合,运动最好选择清晨或傍晚,天气稍微凉快的时候,选择运动量较小的运动: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等,游泳也是夏天比较适合的运动,不宜剧烈运动。烈日酷暑尽量减少露天日晒活动,防中暑、防止温度过高出汗过多,损伤阳气。


2022大暑过后还会热多久

大家都清楚,高温酷热是大暑的主要特征,而这个节气一般是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咨询一下,2022大暑过后还会热多久?2022年大暑之后还要热多长时间?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2022大暑过后还会热多久

还会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大暑节气是一年气温的最高峰,在大暑节气后面的节气开始下降,第二个节气之后气温就会一直往下掉,所以,一般来说大暑后还可以热一个月左右,而且,一个月之后,刚好出伏,此时已经进入秋天,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

三伏天的中伏最热,即7月26日-8月14日。 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变多,而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小,地表层的热量积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其中以中伏最热,出了三伏之后温度相对会低一些,但仍然很炎热。

三伏天由于气温高、潮湿、闷热,因此不宜在白天进行室外的剧烈运动,以免中暑、虚脱,要多喝水,出门也要注意防晒,避免晒伤。平常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大暑相关内容

一、大暑的含义

大代表很、非常的意思,暑就是炎热的意思,所以大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大暑相对于小暑,更加的炎热,但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

二、大暑的时间

1、二十四节气最早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的,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丙位时为大暑。

2、现在根据太阳黄经度数来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时间为每年公历7月22日到24日。

三、大暑的民俗

在江浙沿海地区,渔民有送大暑船的习俗,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安康。莆田人家在大暑节那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此外,全国各地在大暑还有晒伏姜,喝伏茶,烧伏香等习俗。

大暑怎样养生好

大暑养生1、药粥

著名医家李时珍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大暑养生2、饮水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天气炎热,人体的水分蒸发消耗过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喝开水最好,也可以饮用绿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药茶,出汗的较多的饮用糖盐水、茶水等,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大暑养生3、食材

绿豆

中医上说:“绿豆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祛痘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绿豆:”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除吐逆、治痘毒、利肿胀“。

冬瓜

中医认为,冬瓜味甘、微寒、无毒,有清热毒、利小便、止渴除烦、祛湿解暑的功效,是一种解热利尿比较理想的日常食物。连皮一起煮汤,效果更明显。

苦瓜

苦瓜性平、味苦甘,能清热、消暑、生津、清心、明目。传统医学认为,苦瓜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还能缓解热病烦渴、中暑发热、痢疾、痱子等。


大暑吃饺子什么寓意

大暑时节,天气的炎热程度是到达夏天的高峰了,所以大家何时何地都要注意防暑降温。大暑的时候,许多朋友喜欢吃饺子,那么,大家知道大暑吃饺子什么寓意?大暑吃饺子有什么含义?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大暑吃饺子什么寓意

大暑吃饺子寓意平安度夏。大暑节气有很多传统食物,其中,北方比较流行吃饺子。而且大暑的时候正好是三伏天,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所以入伏有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由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邓州)人张仲景发明,最初作为药用。饺子又称水饺,深受中国人民喜爱,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谚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饺皮也可用烫面、油酥面、鸡蛋步或米粉制作;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制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荤馅有三鲜、虾仁、蟹黄、海参、鱼肉、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素馅又分为什锦素馅、普通素馅之类。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

大暑这天的忌讳

忌阳光直射

众所周知,强烈的紫外线对于皮肤和眼睛的损害非常严重,长时间照射红外线,可使颅内温度上升,脑膜出现炎症,发生日射病。大暑时节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紫外线最强的时候,因此,大暑忌讳阳光直射,应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的时候在室外运动,更不可光着上身运动。

忌运动后立即冲凉

大暑时节最热,稍微一动就特别容易出汗。在我们出汗的时候,毛孔会全部打开,这时候最忌讳立即用冷水浇身体,因为这样做很容易引起感冒和发烧,建议等身上的汗都干了之后,再用温水冲澡,水温应高于体温1~2℃。

大暑节气膳食推荐

石斛养阴汤(3人量)

食材:猪瘦肉300克,石斛20克,沙参15克,鲜芦根50克,红枣2个,食盐适量。

做法:猪瘦肉切块,洗净焯水。锅内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营养价值:沙参味甘、性凉,能清热养阴、润肺止咳。搭配清热生津的鲜芦根及益胃生津的石斛,制成汤膳,特别适合高温环境下汗出过多,以及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群食用。

小贴士:风寒外感、脾胃虚寒的人慎用。

淡菜咸骨祛火粥(3人量)

食材:排骨350克(或直接购买咸猪骨),淡菜8只,咸蛋1只,白瓜1个,大米100克,食盐适量。

做法:排骨斩段焯水,用食盐腌制1天(放冰箱中),洗净备用;淡菜温水浸泡;咸蛋煮熟,剥壳切粒;白瓜切片。锅内放入大米、排骨和淡菜,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40分钟熬成粥;再放入白瓜煮15-20分钟,最后加入咸蛋粒,调味即可。

营养价值:猪骨有养血健骨的功效,用食盐腌制后,因咸味入肾,固能将气下火。搭配清肺热、降虚火的咸蛋,补肝肾、益精血的淡菜,清热除烦的白瓜煮成粥品,特别适合易上火、口气较重、长期抽烟的人群食用。

小贴士:本膳食有两种食材已有咸味,慎加食盐调味;虚寒体质人群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