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等级

2020/7/14 18:37:55
万年历日历:等级知识
等级知识
地震灾害分为几个等级

导语:地震发生的时候,不管大家在室内还是室外,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冷静并采取相关行动。有些朋友想学习更多关于地震灾害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地震灾害分为几个等级?地震灾害分多少等级?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灾害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⑴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 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⑵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⑶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⑷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地震

地震灾害分级响应

根据地震灾害分级情况,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Ⅰ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情况,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其他特殊地区,可根据需要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地震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灾情及其发展情况对响应级别及时进行相应调整,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地震图片

地震时怎样保护自己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己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在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大雾预警信号分为几个等级

大雾会造成能见度低,这对航空、公路交通、海洋航运来说都是高危险天气。大雾来临时,会有相应的预警信号,那么,大家清楚大雾预警信号分为几个等级?大雾预警信号划分多少个等级?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大雾预警信号分为几个等级

大雾预警信号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黄色: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橙色: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红色: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如何防御大雾?

大雾黄色预警防御指南

1、尽量减少外出,注意行车安全。

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3、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大雾应对工作。

大雾橙色预警防御指南:

1、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

3、驾驶人员严格控制车、船行驶速度。

4、学校、幼托机构停止户外教学活动。

5、用人单位减少户外作业或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或采取限时轮岗措施。

6、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大雾应对工作。

大雾黄色红警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应急工作;

2、有关单位按照行业规定适时采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如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暂时封闭,轮渡暂时停航等;

3、驾驶人员根据雾天行驶规定,采取雾天预防措施,根据环境条件采取合理行驶方式,并尽快寻找安全停放区域停靠;

4、不要进行户外活动。

雾是怎么形成的?大雾天如何防御?

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当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蒸气凝结生成雾。当气温高于冰点时,水汽凝结成液滴。当气温低于冰点时,水汽直接凝结为固态的冰晶,比如冰雾。

因为露点只受气温和湿度影响,所以雾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空气中的水汽大量增加,使得露点升高至气温,从而形成雾,比如蒸汽雾和锋面雾;二是气温下降至低于露点而生成雾,比如平流雾和辐射雾。

大雾天气有什么危害?

大雾的危害有很多,有些甚至是你意想不到的。

雾气附着在绝缘设备表层,造成输、变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导致高压线路短路和跳闸,即所谓的“污闪灾害”,易造成大面积停电,甚至酿成事故,威胁人身安全;

影响可见度 ,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其中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可以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发作等疾病。另外,雾气持续不散,会加重老年人循环系统的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地震震级分为几个等级

导语: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多;而震级小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少。地震的震级是分等级的,那么,今天小编就来好好讲一讲,地震震级分为几个等级?地震震级分多少等级?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震级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震级简介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的类型:

一、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

1、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

2、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包括中国)的地震多属此类。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

3、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

二、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

1、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2、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3、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避震要点: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地震里氏等级分为几级

地震一旦发生,大家要做的是首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断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地震里氏等级分为几级?地震里氏等级分有多少级?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马上来了解下吧。

地震里氏等级分为几级

地震里氏等级分为9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 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 投 掷在日 本 广 岛 的 原 子 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 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或相当 于1000个5级地震。

地震级别是地震时,释放能量多少的一种度量值。

里氏震级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数,选择距离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震级规模每增一级,能量释放约增加了32倍。

里氏震级释放的能量按照几何倍数增加,具体的能量释放有一个明确的计算公式。这种复杂的计算公式对一般人来讲并不实用,那么我们用TNT 来比较形象的表述一下。

零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6.3×10^4焦耳,约是0.015千克TNT当量;

一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是0.477千克TNT当量。

二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15千克TNT当量。

三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477千克TNT当量。

四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15吨TNT当量。

五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477吨TNT当量。

六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1.5万吨TNT当量。

七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47.7万吨TNT当量。

八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1500万吨TNT当量。

九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4.77亿吨TNT当量。

另外,由于里氏震级达到7.0后会产生饱和效应,也就是说,当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增大的时候,震级却不再增大。人们使用震距来表示,所以,通常所说的里氏震级就是面波震级。但由于习惯,国内外媒体报道时仍说里氏多少级。

震级介绍

震级(earthquake magnitude)根据地震波记录测定的一个没有量纲的数值,用来在一定范围内表示各个地震的相对大小(强度)。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一场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代表地震本身的强弱,由震源测得,只同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有关;其他描述地震相关的量如烈度则是另外的标准测量量。

震级作为一个观测项目,是美国地震学家C.F.里克特于1935年首先提出的。最初的原始震级标度只适用于近震和地方震。1945年B.谷登堡把震级的应用推广到远震和深源地震,奠定了震级体系的基础,利用宽频带地震仪记录远震传来的面波,根据面波的振幅和周期来计算震级。中国的面波震级计算公式为:

式中A为两水平分向地动位移的矢量合成振幅,以微米为单位;T为相应的周期,以秒为单位;σ(Δ°)为面波震级起算函数,只与震中距Δ°(测点与震中间的大圆弧度数)有关;Cs为台站校正值。

面波震级标度Ms比较适用于从远处(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测定浅源大地震的震级,而且各国地震机构的面波震级测定结果也比较一致,因此世界各国在公布1931年新疆8级地震和交换有关震级的信息资料时 ,一般都使用面波震级。即通常所说的里氏震级。另外,为解决巨大地震的面波震级饱和问题,有人提出用震源物理中的地震矩概念推导出一种新的震级标度--矩震级MW。智利大地震的面波震级 Ms=8.5,但矩震级MW=9.5,成为人类已知的最大地震。矩震级已在地震观测中开始试用,但其方法还在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它可作为面波震级的有益补充,但不能完全取代面波震级。

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 scale)是由两位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里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古登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地震震级标准。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一、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

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二、按震级大小分类

1、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洪水预警颜色等级

导语:和其他气象预警一样,洪水预警也由不同颜色来代表不同的级别。那么,洪水预警颜色等级分别由什么颜色来代表呢?洪水预警一共分为四个级别,从高到低分别由蓝、黄、橙、红来达标。具体洪水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含义?以下为您介绍。

洪水预警颜色等级 洪水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含义

洪水预警

依据洪水量级及其发展态势,洪水预警信号由低到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

蓝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

黄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接近保证水位;

橙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保证水位;

红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堤防设计水位/堤顶高程/50年一遇水位。

洪水级别:

一般洪水:重现期小于10年。

较大洪水:重现期10~20年。

大洪水: 重现期20~50年。

特大洪水:重现期超过50年。

洪水

洪水过后注意事项:

1、预防浸渍糜烂湿疹

逃生、救援,让不少人在洪灾期间饱受洪水浸渍,时间一长则发生浸泡部分皮肤糜烂,严重者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最常见的部位为手指、脚趾间的部位。而因长期泡在温湿污浊的水中,下肢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可出现湿疹,具体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严重的可在皮肤上出现水疱,甚至肿胀,长期得不到治疗或处理不当的患者则可出现继发性化脓感染,一旦感染则处理比较棘手。

2、清扫被泡过的房屋

洪水过后,需及时清扫被洪水浸泡的房屋,清洗被浸泡过的家具,在天气允许的条件下,可选择将清洗过的家具物品在太阳下晒一晒。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防疫人员做好消、杀、灭的工作。

3、对汽车消毒

对于有车一族的人,对被洪水浸泡的汽车进行消毒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气溶胶喷雾消毒或擦拭。具体方法如下:使用75%酒精或使用2%过氧乙酸,按每立方米8毫升的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1小时。过氧化氢复方空气消毒剂以每立方米50毫升的量,采用喷雾法30分钟。但要注意,对车厢内空气消毒是在车内无人的情况下,用紫外线照射或用换血消毒剂气溶胶喷雾消毒,消毒完成后,开窗通风5-6分钟(不锈钢制品用75%酒精擦拭,其他化学消毒剂有腐蚀作用)。车厢内的设施应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洁的棉布擦干,以便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洪水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导语:洪水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如果遇上特大洪灾,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损失会更加严重。所以,为了让人们实时了解洪水情况,相关部门划分了不同洪水预警。那么,洪水预警等级划分标准是怎么样的呢?到底洪水预警是怎么分等级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洪水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洪水预警是怎么分等级的

洪水预警划分

依据洪水量级及其发展态势,洪水预警信号由低到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具体如下:

蓝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

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水位(流量)接近警戒水位(流量);

(2)洪水要素重现期接近5年。

黄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接近保证水位。

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水位(流量)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流量);

(2)洪水要素重现期达到或超过5年。

橙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保证水位。

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水位(流量)达到或超过保证水位(流量);

(2)洪水要素重现期达到或超过20年。

洪水预警

红色预警信号:表示预计水位可能达到或超过堤防设计水位/堤顶高程/50年一遇水位。

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水位(流量)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最大流量);

(2)洪水要素重现期达到或超过50年。

洪水如何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