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日环食

2020/7/8 16:02:45
万年历日历:日环食知识
日环食知识
2020夏至日环食什么时间上演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该现象并不罕见,但一些特殊情况就比较罕见了,其中,今年夏至之日要发生的日环食就比较罕见,错过这次,想要在我国境内看到就要等到十年之后了。那么,到底2020夏至日环食什么时间上演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夏至日环食具体时间表。

2020夏至日环食什么时间上演 今年夏至日环食具体时间表

2020夏至日环食上演时间:6月21日14时43分至17时24分。

观测地点:北半球非洲东部、欧洲南部、亚洲大部都在这次日食范围内,我国全境可见。

据环球网消息,北京古观象台王玉民博士介绍,日环食带将由西藏圣湖玛旁雍错入境,擦过四川盆地南部,经黔东北和湘赣两省南部进入福建,在福建厦门入海,最后横穿台湾岛离开我国。这次日环食的食分接近1,说明看到的月亮只比太阳稍小一点,称“金边日食”。

环食带以外的全国其他地区都可见到日偏食,像北京、天津等地可见偏食。大家可以调好日程表,不要错过这次奇观。

如果要观看环形日食,需要配备适当的护目镜,如日食眼镜。 使用针孔投影仪投影太阳和日食的图像是更为安全的选择。

错过这一次,我国境内要等上10年才能再看到!

未来我国境内日环食时间:

环食 2030年6月1日:内蒙古根河,黑龙江黑河,伊春,鹤岗,抚远等地 下午

环食 2041年10月25日:内蒙古锡林浩特,通辽,辽宁沈阳,抚顺,本溪,吉林通化等地 上午

环食 2042年10月14日:曾母暗沙 上午

环食 2064年2月17日(春节):西藏东南部,林芝,昌都,青海西宁,甘肃中部金昌,武威,宁夏,内蒙大部,山西,吉林,黑龙江中南部 带食而没

环食 2074年1月27日(春节):广西北海,广东雷州半岛至中部,东北部,江西南部,福建中南部 傍晚

环食 2074年7月24日:南海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之间 上午

环食 2085年6月22日:云南西双版纳,思茅,个旧,贵州都匀,贵阳,湖南中南部,江西中部,浙江东南部,福建北部 上午

环食 2095年11月27日:辽宁沈阳,大连 带食而出

环食 2096年11月15日:曾母暗沙带食而出。


日环食用什么观看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而日食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但是也不能直接用眼睛直视,这样对眼睛伤害很大。那么,一般日环食用什么观看比较好呢?我们观看日环食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日环食观测要点。

日环食用什么观看 观看日环食注意事项

1、白纸观测法

其实,建议的做法仅仅使用两张白纸即可。一张白色纸板用作银幕,另一张纸板上戳一个针孔,将针孔纸板举起,尽量远离银幕纸板。两纸板距离越远,形成的图像就越大。

当然,还有更为简易的方式,只需要自己的双手帮忙,将双手举起,手指相互垂直、交叉重叠,于是双手形成了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网,这些小孔可以作为简易的成像孔。

2、眼镜或镜片观测法

保护眼镜需要一副特别的眼镜。市场上有这种专用太阳观察保护镜的眼镜,价格约在5元左右。

不可以自制观测眼镜,这是十分危险的。

3、水中观测法

接一盆水(一小杯也行),在水中滴入相对多的的黑墨水,即可在发生日食时在水中观察。(平面镜成像)。

观看日环食注意事项

一是要选择好合适的滤光片。虽然将近日落,但阳光仍旧刺眼,要注意保护眼睛,选择好滤光片,电焊玻璃、电脑软盘芯、照相底片都可以试一试,即使如此,看的时间也不要过长,拍照时,在镜头前也要加上适当的滤光片,否则会损坏相机。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可试着取下滤光片,直接用肉眼看一眼,但不要时间过长。

二是要选择好适当的观看地点,最佳的观看地点是高处,能看见太阳落山的地方。如身处高层楼房,可在朝西的阳台或窗户观看。或上天塔、山顶,但一定要在前两天选择好这个地点,还要试拍太阳,测好曝光量,不要临时抱佛脚。

三是要注意观看的时间,以2010年1月15日日食为例,此次日食从下午3点以后开始,到5、6点以后结束,但具体的时间,各地不尽相同,要以当地预报时间为准。最好在初亏之前进入观看地点,直到日食或日落结束,看个“全过程”。

四是观测日环食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眼睛,虽然日食是太阳或者部分被遮挡,太阳光并不是十分刺眼,然而1% 的太阳面积所发出的光比电焊发出的光的亮度还要强,如果直接注视太阳时间稍微过长,就会导致视网膜黄斑被烧伤,造成“日光性视网膜炎”,一旦烧伤,视网膜黄斑将永远无法复原。被伤当时可能会没有感觉,但几小时以后就会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造成永久失明。


2020夏至日环食什么天象

夏至的时候,北半球的白昼将达到一年中最长,而这个本就特别的一天,在2020年会迎来一个更特别的天象,即日环食。那么,你知道2020夏至日环食什么天象呢?到底夏至日环食预示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0夏至日环食什么天象 夏至日环食预示什么

由于古时科学水平的局限,日食这种异象常被百误认为不祥之兆。但实际上,日环食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

关于日环食记载:

日食与月食是自古就有的自然天象,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在巴比伦和尼涅维亚的废墟中所得的陶土器皿和断裂的石碑上,有六次古代日食的记载。其中最早的一次于公元前911年发生。曾有人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古的一次日食记载。

我国儒家经典《尚书》的《胤征》篇记载了一次日食事件:在仲康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左右)有两个掌天地四时之官名毅与和,他俩疏于职守,不仅没有预测到日食的日期,而且在那次日食发生时,正喝得烂醉,按当时政典,两人都被处死。这篇资料,已被中外天文学家公认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载。

日食的形成过程:

日食、月食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不是每次都发生日食,发生日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日食总是发生在朔日(农历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发生日食,因为月球运行的轨道(白道)和地球运行的轨道(黄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黄道平面有5°9′的夹角。其二,太阳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黄道的交点附近,太阳离交点处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

由于月球、地球运行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日、月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所以太阳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伪本影(月球距地球较远时形成的)和半影。观测者处于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全食;在伪本影范围内可看到日环食;而在半影范围内只能看到日偏食。

月球表面有许多高山,月球边缘是不整齐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来的瞬间月球边缘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阳时,未遮住部分形成一个发光区,像一颗晶莹的“钻石”;周围淡红色的光圈构成钻戒的“指环”,整体看来,很像一枚镶嵌着璀璨宝石的钻戒,叫“钻石环”。有时形成许多特别明亮的光线或光点,好像在太阳周围镶嵌一串珍珠,称作“贝利珠”(贝利是法国天文学家)。

无论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373293公里)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384400公里),就整个地球而言,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


日环食20206月21日几点几分

日环食并不是罕见的现在,但如果想要在一个固定范围观测它,那就非常罕见了。就我国境内来说,2020年夏至这天将迎来一次难得的日环食现象,那么具体日环食2020年6月21日几点几分出现呢?一起来看看2020年日环食观测时间点表一览。

日环食2020年6月21日几点几分 2020年日环食观测时间点表一览

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时间:14点43分。

观测地点:西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部分地区一带可以看见日环食。

本次日环食会在大约14点43分经过西藏阿里地区,环食将持续38秒左右,食分达到99.7% ,极有可能观赏到只有在日全食期间才能看到贝利珠和日饵这两种奇景,此外晴天概率高,可以说是本次日环食的最佳观测地点。

本次的日环食将是21世纪以来最大的、最接近日全食的一次日环食,太阳被月球遮盖达到了99.7% 。最特别的是,由于此次大的遮盖率,极有可能观测到只有日全食时期才能看到的“贝利珠”和“日珥”(研究人员表明最易观测到这两大奇景的是西藏阿里地区)。

我国不是所有地区都能看到本次日环食的,有的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只有西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部分地区一带可以看见日环食。小楼作为一个湖南人开始暗自高兴,不过不在这些地区的小伙伴也不用着急,距离日环食还有一个月,小伙伴们可选择就近可观测地区观看。

观赏日食还要注意哪些?

公众可以早做准备,购买日食眼镜等观测器材。观测日食应注意用眼安全,不能用肉眼直接看日食,否则眼睛的视网膜会被太阳灼伤。戴太阳眼镜也是不可取的,因为遮光效果有限。此外,绝对不可以拿望远镜直接看太阳,望远镜的强大聚光能力会瞬间对人的眼睛造成损伤。

另外,除考虑观测地点,也要考虑预计天气状况,从以前年份的天气状况看,西藏的晴天概率相对要高一些。不过西藏的高海拔对于很少上高原的观测者来说会是极大的挑战。对于大多数爱好者来说,建议提前根据短期的天气预报,在南方省市的环食带区域里选择交通便利的观测地点进行观测。

注意:

观测日环食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眼睛,虽然日食是太阳或者部分被遮挡,太阳光并不是十分刺眼,然而1% 的太阳面积所发出的光比电焊发出的光的亮度还要强,如果直接注视太阳时间稍微过长,就会导致视网膜黄斑被烧伤,造成“日光性视网膜炎”,一旦烧伤,视网膜黄斑将永远无法复原。被伤当时可能会没有感觉,但几小时以后就会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造成永久失明。

观测时一定要用减光装置,譬如,专业观测镜,或者是到专业观测点进行观测,虽然专业观测镜滤光条件比较好,但是也不能长时间观看,一定不要用肉眼直视太阳。


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在古代,因为科学技术落后,所以人们对日环食天象的理解比较迷信的,但是现在我们是可以通过科学来解释它。那么,从科学角度来理解,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到底日环食为什么会形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解释。

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日环食为什么会形成呢

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如果月球离地球较近,月影本影能到达地面,则本影下的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

日环食还与地球和月亮本身有关。因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光,有时会被月球挡住。农历初一初二就有可能发生日环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环食就发生了。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而在月球的阴影区内,人就不能接受到阳光,所以就无法看到太阳。又因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与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同,且月球离太阳比月球距离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阳遮住,只露出周围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环食。

与日全食原理类似,日环食的发生也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日环食过程分为初亏、偏食、环食始、食甚、环食终、偏食、复圆。

从天文观测角度看,日环食可观测的现象比日全食要少很多,因为太阳光还没有被完全遮蔽,色球、日冕、贝利珠等很多现象都很难观测到,但在环食阶段,尤其是在食甚的时候,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变成了一个金光闪烁的圆环,这一景象同样令人深感视觉震撼。

每一次“天文盛宴”都是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的好机会。为了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由中国多家天文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天文科学网络委员会,曾在云南大理开通“中国天文科普网”。无穷无尽的宇宙、变化万千的壮观天象,可以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加强天文科普能力建设、创新科普形式,可以提高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

观测日食有什么意义?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巨大,因为月球会让原本刺眼的太阳暗下来,让原本不易观察的日冕层显露出来。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机会才行。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了在当时看来是极其难懂、也极其难以置信的广义相对论,这种理论预言光线在巨大的引力场中会拐弯。人类能接触到的最强的引力场就是太阳,可是太阳本身发出很强的光,远处的微弱星光在经过太阳附近时是不是拐弯了,根本看不出来。但如果发生日全食,挡住太阳光,就可以测量出来光线拐没拐弯、拐了多大的弯。机会在1919年出现了,但日全食带在南大西洋上,很遥远,也很艰苦。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带着一支热情和好奇心极强的观测队出发了。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

在中国,前两次日全食都只能在边远地区看到。一次是在1980年,只有中缅边境云南瑞丽地区可见。另一次是在1997年春节之后,在中俄边境、中国的最北端漠河可见。那次的观测规模之大,出乎想象,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把个平时人迹罕至的北疆小镇挤得比过年还热闹,由于人数大大超出小镇的接待能力,人们只能宿营在火车和汽车上。当时那里还是冬天,白天气温零下25℃左右,夜里能到零下40℃,滴水成冰,人们连洗脸漱口的水都找不到。尽管如此,观测者们没有一个后悔的,没有一个不兴奋异常的,都把亲眼看到日全食,当成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忆。日全食之类的天文现象,要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确实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它代表了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代表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极度热爱,代表了对支配万事万物的自然铁律的一种永恒的好奇和敬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这些关怀、这些热爱、这些好奇和这些敬畏。


日全食和日环食区别

1、表现的形状不同:日全食时,当月亮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太阳完全被月亮遮住。而日环食时,当月亮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太阳未被完全遮住,只是遮住了中间的部分,四周却可见,所以成为日环食。

2、本质不同:当地球离太阳最近,月球又离地球最近,会发生日全食。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

无论是日全食或日环食,时间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够看到日食的地区也很有限,这是因为月球比较小,它的本影也比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扫过的范围不广,时间不长,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长度(373293公里)小于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384400公里),就整个地球而言,日环食发生的次数多于日全食。

日全食和日环食二者都属于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在民间传说中,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短暂性失明,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