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天文

2021/6/7 10:38:05
万年历日历:天文知识
天文知识
天文大潮是怎么形成的

涨潮是一种自然现象,海水有涨潮和落潮现象,涨潮的时候是海水上涨的现象,退潮的时候是海水退去的现象。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天文大潮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天文大潮?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天文大潮是怎么形成的

天文大潮是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形成的潮。每当月球移动到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两天体的引潮力就会作用于同一方向,海水的涨落必然增大。而当太阳、地球和月球成直角时,月球的引力将削弱,形成小潮。在一般情况下其不会引发灾害,但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构成水害,如汛期江河水满时。

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决定的。月球虽比太阳质量小,它的引潮力却比太阳高约2.17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初一、十五涨大潮”的原因。天文大潮属正常的天文潮汐现象,它的周期是18.6年,可以提前好几年作出预报。天文大潮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灾害,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构成水害,如汛期江河水满时遇到天文大潮顶托造成洪水难以退却;如果天文大潮遇到台风登陆前后会暴发风暴潮;如果江河水位低,海潮上溯范围扩大,咸害程度加重,则形成咸潮。

潮汐是怎么形成的

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月球对地球海水有吸引力,地球表面各点离月球的远近不同,正对月球的地方受引力大,海水向外膨胀;而背对月球的地方海水受引力小,离心力变大,海水在离心力作用下,向背对月球的地方膨胀,也会出现涨潮,故一天有两次涨潮。

潮汐因地而异的,不同的地区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统,它们都是从深海潮波获取能量,但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尽管潮汐很复杂,但对任何地方的潮汐都可以进行准确预报。海洋潮汐从地球的旋转中获得能量,并在吸收能量过程中使地球旋转减慢。但是这种地球旋转的减慢在人的一生中是几乎觉察不出来的,而且也并不会由于潮汐能的开发利用而加快。

这种能量通过浅海区和海岸区的摩擦,以1.7TW的速率消散。只有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并且在地理条件适于建造潮汐电站的地方,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虽然这样的场所并不是到处都有,但世界各国已选定了相当数量的适宜开发潮汐能的站址。据最新的估算,有开发潜力的潮汐能量每年约200TWh。

潮汐能是什么现象

真实月球引力和平均引力的差值称为干扰力,干扰力的水平分量迫使海水移向地球、月球连线并产生水峰。对应于高潮的水峰,每隔24小时50分钟(即地球同一经度从第一次正对月球到第二次正对月球所需时间)发生两次,亦即月球每隔12小时25分钟即导致海水涨潮一次,此种涨潮称为半天潮。

潮汐导致海水平面的升高与降低呈周期性。每一月份满月和新月的时候,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排列成一直线。此时由于太阳和月球累加的引力作用,使得产生的潮汐较平时高,此种潮汐称为春潮。当地球、月球和地球、太阳成一直角,则引力相互抵消,因此而产生的潮汐较低,是为小潮。各地的平均潮距不同,如某些地区的海岸线会导致共振作用而增强潮距,而其他地区海岸线却会降低潮距。影响潮距的另一因素科氏力,其源自流体流动的角动量守恒。若洋流在北半球往北流,其移动接近地球转轴,故角速度增大,因此,洋流会偏向东方流,即东部海岸的海水较高;同样,若北半球洋流流向南方,则西部海岸的海水较高。


天文大潮的发生时间

天文大潮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决定的。有些朋友想学习天文大潮的相关知识,那么,接下去小编就跟朋友们来好好聊聊,天文大潮的发生时间是在哪天?天文大潮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天文大潮的发生时间

发生时间在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蒴、望如遇月近地点,其引起的潮汐振幅则更大。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决定的。月球虽比太阳质量小,它的引潮力却比太阳高约2.17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初一、十五涨大潮”的原因。

天文大潮属正常的天文潮汐现象,它的周期是18.6年,可以提前好几年作 出预报。天文大潮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灾害,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构成水害, 如汛期江河水满时遇到天文大潮顶托造成洪水难以退却;如果天文大潮遇到台 风登陆前后会暴发风暴潮;如果江河水位低,海潮上溯范围扩大,咸害程度加重,则形成咸潮。

天文大潮的形成原因

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决定的。月球虽比太阳质量小,它的引潮力却比太阳高约2.17倍。每当月球移动到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两天体的引潮力就会作用于同一方向,海水的涨落必然增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初一、十五涨大潮”的原因。

随着人们对潮汐现象的不断观察,对潮汐现象的真正原因逐渐有了认识。我国古代余道安在他著的《海潮图序》一书中说:“潮之涨落,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之往从之”。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写道:“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指出了潮汐跟月亮有关系。到了17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设,科学地解释了产生潮汐的原因。

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尤其是其中的月球的引潮力决定的。月球虽比太阳质量小,它的引潮力却比太阳高约2.17倍。随着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力的作用也呈周期性变化。每当月球移动到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两天体的引潮力就会作用于同一方向,海水的涨落必然增大。于是,这种周期性的潮汐现象就出现在了人们面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初一、十五涨大潮”的原因。

虽然太阳因为距离地球较远,对海水的引力作用相对较小,海水主要受月球引力作用,但太阳的引力,仍能加强或者削弱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主任王红心说,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处以同一个方向时(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阳的引力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高潮更高;而当太阳、地球和月球成直角时,月球的引力将受到削弱,形成“小潮”。

天文大潮的相关记载

2004年12月13日至15日,广东各地的江海潮汐,不仅出现当年秋季以来最大的天文潮,而且还出现了咄咄逼人的强咸潮。

造成这次江海大潮的因素:

一是当年12月12日,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朔);

二是当年12月13日,月球与地球相距最近;

三是近日地球运行到距离太阳较近的位置。

这次天文大潮的特点:

一是潮差大。潮差是指相邻的最高潮位与最低潮位之差。平日,广州珠江和香港海域的平均潮差只有1米左右,而这次天文大潮,两地的最大潮差都大于2.6米。

二是潮位低。当最低潮位来临时,大河退水小河干,一些小河流将会干涸见底。即使是珠江航道,江水深度将会变浅,船舶航行要注意安全。

三是咸潮盛。同样是天文大潮,枯水期(冬季)比丰水期(夏季)氯化物(盐度)含量高。因此,咸潮肆虐珠江流域有增无减,并且咸潮上溯到上游的距离较远。四是高低潮的时间与夏季相反。夏季时,广州珠江中午前后潮水最高峰;冬季时,广州珠江中午前后潮水最低谷。


天文学发现迄今最大恒星级黑洞

讯,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发现迄今最大恒星级黑洞,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据了解,黑洞一般分为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而恒星级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的。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8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发现。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并提供了一种利用LAMOST巡天优势寻找黑洞的新方法。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

黑洞是一种本身不发光的神秘天体。任何物质,包括光也无法从它身边逃离。根据质量的不同,黑洞一般分为恒星级黑洞、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这其中,恒星级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的,是宇宙中广泛存在的“居民”。理论预言银河系中有上亿颗恒星级黑洞,但迄今为止,天文学家仅在银河系发现了约20颗恒星级黑洞——而且都是通过黑洞吸积伴星气体所发出的X射线来识别的、质量均小于2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

2016年秋季开始,国家天文台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LAMOST开展双星课题研究,历时两年监测了一个小天区内3000多颗恒星。结果发现,在一个X射线辐射宁静的双星系统(LB-1)中,一颗8倍太阳质量的蓝色恒星,围绕一个“看不见的天体”做着周期性运动。不同寻常的光谱特征表明,那个“看不见的天体”极有可能是一颗黑洞。

研究人员随即进行了“确认”:他们通过西班牙10.4米口径加纳利大望远镜和美国10米口径凯克望远镜,进一步确认了LB-1的光谱性质,计算出该黑洞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70倍。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年之久的监测时间里,LAMOST共为这项研究做了26次观测,累积曝光时间约40个小时。刘继峰表示,如果利用一架普通四米口径望远镜来寻找这样一颗黑洞,同样的几率下,则需要40年的时间——这充分体现出LAMOST超高的观测效率。

目前恒星演化理论预言在太阳金属丰度下只能形成最大为2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这颗新发现黑洞的质量已经进入了现有恒星演化理论的“禁区”。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从2015年起,通过探测引力波的方法发现了数十倍太阳质量的黑洞;2017年,雷纳韦斯、基普索恩和巴里巴里什因在LIGO的建造和引力波探测方面的贡献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LIGO台长大卫雷茨评论,“在银河系内发现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将迫使天文学家改写恒星级黑洞的形成模型。这一非凡的成果,将与过去四年里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及欧洲室女座引力波天文台(Virgo)探测到的双黑洞并合事件一起,推动黑洞天体物理研究的复兴”。接下来,利用LAMOST极高的观测效率,天文学家有望发现一大批“深藏不露”的黑洞,开创批量发现黑洞的新纪元。

这项工作是基于LAMOST(中国兴隆)、加纳利大望远镜(西班牙加纳利群岛)、凯克望远镜(美国夏威夷)和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美国)的观测数据完成的。本研究共包括55位作者,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意大利、波兰和荷兰7个国家28家单位。

为您推荐

地球上最干净的空气闻起来怎么样?空气靠近寒冷的南极洲

人类首次直接观察到行星诞生过程 人类何时才能看到系外行星

火星海王星“同框”12日上演 翌日再合下弦月

紫金山天文台:“最亮”金星10日闪耀星空 届时将金光璀璨

木星的大红斑又变小了是怎么回事 NASA卫星木星最新高清图像

虫洞真的存在吗 如何才能探测到虫洞

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室温超导是怎么回事 室温超导有什么意义


天文大潮多久一次

众所周知,天文大潮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之潮。有些朋友想学习一些关于天文大潮的知识,那么,大家清楚天文大潮多久一次?天文大潮多长时间发生一次?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天文大潮多久一次

每年的农历八九月往往会迎来一年中最大一次天文大潮,每月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也会出现一个月中最大的一次天文大潮。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出现,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

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决定的。月球虽比太阳质量小,它的引潮力却比太阳高约2.17倍。每当月球移动到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两天体的引潮力就会作用于同一方向,海水的涨落必然增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初一、十五涨大潮”的原因。天文大潮属正常的天文潮汐现象,它的周期是18.6年,可以提前好几年作出预报。

天文潮是地球上海洋受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所产生的潮汐现象。它的高潮和低潮潮位和出现时间具有规律性,每当月球移动到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两天体的引潮力就会作用于同一方向,海水的涨落必然增大,可以根据月球、太阳和地球在天体中相互运行的规律进行推算和预报。

天文大潮的可利用性

有海洋问题专家认为,潮汐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需燃料、不会污染环境的新能源,且年发电量稳定少变,应在沿海地区大规模地开发潮汐能。

中国潮汐能开发已有40多年历史,建成并长期运行的电站有8座,总装机容量6120千瓦。

另外,人们可以乘潮作业,在低潮出现时抓紧涉海工程的开挖等,或到海边赶海拣贝壳,重温儿时故事;涨潮时,由于外海海水补充,近海海域海水更为干净,有利游泳、垂钓等水上运动娱乐项目的进行。

天文大潮的危害

风暴潮

今年第8号热带风暴“莫拉克”8月4日凌晨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5日凌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4时加强为台风。有关专家指出,“莫拉克”登陆期间正值天文大潮期,因此,加强防范风、暴、潮的不利影响非常关键。

天文大潮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灾害,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构成水害, 如汛期江河水满时遇到天文大潮顶托造成洪水难以退却;如果天文大潮遇到台风登陆前后会暴发风暴潮;如果江河水位低,海潮上溯范围扩大,咸害程度加重,则形成咸潮。如果天文大潮遇到台风登陆前后会暴发风暴潮,风暴潮指的是发生在近岸的一种海洋灾害。它是由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对海面作用导致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常给沿海一带造成危害。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

2007年3月4日傍晚,特大风暴潮袭击山东烟台海滨大堤,激起巨浪。

因此,对在天文大潮期间来临台风“莫拉克”,我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防范风暴潮的不利影响。

海水倒灌

在江河水位较低的情况下,一旦大涨潮,还容易导致海水倒灌,造成居民生活用水困难。2005年陵水大旱,涨潮时,海水倒灌的距离直线达7公里,到达陵水自来水厂的取水管位置,使自来水变咸。许多居民的生活用水只能改用井水或到外地运水,造成诸多不便。又如万泉河水位下降,曾一度造成海水倒灌8公里,博鳌镇沿万泉河岸9个村委会的人、畜、禽饮水及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


青岛天文大潮

讯 7月21日,农历六月十八,正值青岛海滨天文大潮。当日早上,青岛大湾渔港,海水水位上涨,几乎没上码头,大量扇贝壳也被海浪席卷上岸,成堆成片,规模壮观。

大量扇贝壳被海浪席卷上岸,成堆成片。

大量扇贝壳被海浪席卷上岸,成堆成片。

大量扇贝壳被海浪席卷上岸,成堆成片。

据当地渔民介绍,这种情况以往并不多见,推测是受近日北方大部地区狂风暴雨影响,海上风力巨大造成海水不断狂涌扑岸的结果。

知识扩展

天文潮是地球上海洋受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所产生的潮汐现象。它的高潮和低潮潮位和出现时间具有规律性性,每当月球移动到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两天体的引潮力就会作用于同一方向,海水的涨落必然增大,可以根据月球、太阳和地球在天体中相互运行的规律进行推算和预报。


天文学家辩驳第九大行星存在

导语:前阵子,美国科学家对外宣布,有充分证据显示,太阳系边缘可能“潜藏”着遥远而巨大的第九大行星。还明确的指出这颗巨大的隐藏行星被认为位于太阳系边缘,比地球大10倍,属于气体行,引来广泛的关注。不过,天文学家哈佛-史密森辩驳第九大行星存在,他通过实验表明2%可能性都够不着!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了解一番吧。


据估算,“第九大行星”在大约400亿到1400亿英里的距离围绕着太阳运行

今年早些时候科学家们提出了第九大行星存在可能证据,在椭圆轨道上一个具有海王星质量的行星,距离太阳比冥王星距太阳远10倍。自那以后,天文学界对该行星是否最终存在于这样遥远的轨道上感到困惑。

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CFA)天文学家的新研究探讨了一些场景,发现它们中大多数轨道的存在概率较低。CFA天文学家Gongjie Li称假如有证据表明第九大行星的存在,但是他们无法解释它是如何产生的。第九大行星在大约400亿到1400亿英里的距离围绕着太阳运行,或400至1500个天文单位。

这样的轨道远远超出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问题在于它在那儿形成的还是先在别处形成而后进入那极不同寻常的轨道上的呢。Li和她的论文合著者Fred Adams进行了数以百万计的计算机模拟来考虑三种可能性。第一个和最有可能的是一个路过的恒星捕获了第九大行星。这种互动不仅会将这颗行星轻推进一个更大的轨道上,而且使那轨道更椭圆。此外,因为太阳在一个星团中形成,有好几千个邻居,这样的恒星接触在太阳系的早期历史中更常见。


第九大行星的大轨道会让它在这样的接触中更容易弹出。因此,第九大行星很有可能是一个后来者,在离开了自己所诞生天体系统后,它抵达了目前的轨道

然而,一个误入太阳系附近的恒星更有可能把第九大行星彻底拉走,并将其逐出太阳系。Li和Adams发现第九大行星处在目前的轨道上至多只有百分之十的概率。CFA天文学家Scott Kenyon相信他可能会有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案。在提交给天体物理学杂志的两篇论文中,Kenyon和他的合著者Benjamin Bromley利用计算机模拟来为第九大行星在更大轨道上的形成构建合理的情景。Kenyon表示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让太阳系再制造一个巨型气态行星。

他们提出第九大行星在距太阳更近的地方形成,然后与其他的巨型气态行星相互作用,尤其是木星和土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的引力作用可能会推动这颗行星进入一个更大更椭圆的轨道。Kenyon和Bromley还检验了第九大行星实际上最初是在远处形成的可能性。他们发现由Li所说的路过天体的推挤,初始行星盘质量和行星盘寿命的正确组合有可能及时创造第九大行星。太阳诞生在一个与其他天体频繁接触的集群中。


第九大行星是从一个路过的恒星系统中被捕获,像是是漂流靠近太阳系后被捕获的一个自由漂浮行星

第九大行星的大轨道会让它在这样的接触中更容易弹出。因此,第九大行星很有可能是一个后来者,在离开了自己所诞生天体系统后,它抵达了目前的轨道。最后,Li和Adams看向了两个更狂野的可能性,即第九大行星是从一个路过的恒星系统中被捕获,它是一颗其他恒星系统的行星,或者是漂流靠近太阳系后被捕获的一个自由漂浮行星。不管怎样,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都不到百分之二。

猜你感兴趣

研究人员表示:寻找第九大行星极具科学价值

第九大行星被发现的意义何在?寻找“柯伊伯带”更多的天体

证实第九大行星存在:检测是否对探测器有引力干扰

太阳系第九大行星或诞生 环绕地球一圈耗时1至2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