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分为

2021/6/7 10:37:51
万年历日历:分为知识
分为知识
高温热浪类型主要分为何

夏天高温的时候,多数人都喜欢在空调房里喝冷饮、叫外卖,但也有一些人需要在户外进行一些工作。那么,大家清楚高温热浪类型主要分为什么?高温热浪的主要分类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高温热浪类型主要分为什么

主要分为干热型和闷热型两种类型。

干热型高温

气温极高、太阳辐射强而且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天气,被称为干热型高温。在夏季,我国北方地区如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经常出现。

闷热型高温

由于夏季水汽丰富,空气湿度大,在气温并不太高(相对而言)时,人们的感觉是闷热,就像在蒸笼中,此类天气被称之为闷热型高温。由于出现这种天气时人感觉像在桑拿浴室里蒸桑拿一样,所以又称“桑拿天”。在我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等地经常出现。

全球多地遭遇高温热浪袭击

6月以来,全球多地遭遇高温热浪袭击,部分地区气温飙升至数十年来最高,刷新有气象记录以来6月同期纪录。我国多地最高气温已突破6月极值,25日,我国38℃以上高温覆盖面积有34万平方公里,40℃以上高温覆盖面积有13万平方公里,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38个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6月历史极值,其中河北灵寿(44.2℃)、山东沾化(41.7℃)等21个国家气象站突破历史极值。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受气候变化影响,预计未来极端高温将出现得更频繁、更早、更强烈。

针对我国6月中旬以来的持续高温天气,华北黄淮的高温天气较历史同期相比有一定极端性,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处在高压暖脊控制之下,使得该地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另一方面暖脊控制下,天气状况较好,云比较少,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也有利于增温。暖脊相对稳定,加之冷空气总体较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华北黄淮等地气温持续攀升。

世界上最热的国家

第一个国家沙特

这个国家大家更加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富贵了吧。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国,虽然仅今年因为经济下行的缘故实力缩水的有点厉害,在之前还是非常牛的。沙特除了令人惊艳的各种基础建设和摩天大楼之外,还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那就是气温。

严格地说沙特的冬天还是比较舒服的,相对来说气温比较温和。但是夏天,尤其是盛夏来临的时候,空气中就好像能冒出火花一样的感觉。远处的热浪根本不足以代表此刻身上的酷热。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这里本身就很干旱,夏天更是一种近乎残酷的干热,把人烤的非常不舒服。有记录显示,沙特盛夏最高的温度可以达到50度以上,这样的温度其实已经很不适合出门了,不用说烤鸡蛋了,肉都能烤熟。

第二个国家阿尔及利亚

这个国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哪里。它就在著名的撒哈拉沙漠的南边,受非常明显的大陆特性的形象,这里昼夜的温差非常的巨大。在夏天的时候最高温度可以达到55度。当然了如果只是看年平均气温的话,这里的数字只有17摄氏度。这还要归功于地表的小比热容和沙漠的影响。

第三个国家利比亚

利比亚是是世界上最为干燥的地区之一,它地处非洲的北部沿海地带。虽然守着大海但是淡水资源却比较匮乏。这里的夏天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确实比较难熬,因为平均下来夏天的日均气温都在35度以上,加上几乎很少降水,所以这里的酷热时带着一种叫人绝望的情绪在里面。有历史记录的数据显示这里的夏季最高气温达到过57度。

也许是气温过高人也比较浮躁的原因吧,利比亚这个国家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太平。曾经的利比亚战争全世界都非常出名,而且即便是到了现代利比亚的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方面都是比较差的。

气温的问题大部分的原因还是上天造成的,单纯通过人为就可以进行极大改善的情况非常少。不过高温体验也算得上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自己尝试更多可能性也许会让人生变得更精彩。


大雾预警信号分为几个等级

大雾会造成能见度低,这对航空、公路交通、海洋航运来说都是高危险天气。大雾来临时,会有相应的预警信号,那么,大家清楚大雾预警信号分为几个等级?大雾预警信号划分多少个等级?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大雾预警信号分为几个等级

大雾预警信号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黄色: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

橙色: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红色: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如何防御大雾?

大雾黄色预警防御指南

1、尽量减少外出,注意行车安全。

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3、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大雾应对工作。

大雾橙色预警防御指南:

1、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调度指挥。

3、驾驶人员严格控制车、船行驶速度。

4、学校、幼托机构停止户外教学活动。

5、用人单位减少户外作业或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或采取限时轮岗措施。

6、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预案,做好大雾应对工作。

大雾黄色红警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应急工作;

2、有关单位按照行业规定适时采取交通安全管制措施,如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暂时封闭,轮渡暂时停航等;

3、驾驶人员根据雾天行驶规定,采取雾天预防措施,根据环境条件采取合理行驶方式,并尽快寻找安全停放区域停靠;

4、不要进行户外活动。

雾是怎么形成的?大雾天如何防御?

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

当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蒸气凝结生成雾。当气温高于冰点时,水汽凝结成液滴。当气温低于冰点时,水汽直接凝结为固态的冰晶,比如冰雾。

因为露点只受气温和湿度影响,所以雾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空气中的水汽大量增加,使得露点升高至气温,从而形成雾,比如蒸汽雾和锋面雾;二是气温下降至低于露点而生成雾,比如平流雾和辐射雾。

大雾天气有什么危害?

大雾的危害有很多,有些甚至是你意想不到的。

雾气附着在绝缘设备表层,造成输、变电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导致高压线路短路和跳闸,即所谓的“污闪灾害”,易造成大面积停电,甚至酿成事故,威胁人身安全;

影响可见度 ,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其中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可以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发作等疾病。另外,雾气持续不散,会加重老年人循环系统的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广州分为哪几个区

众所周知,广州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也是我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小编有些朋友对广州的相关内容感兴趣,那么,大家清楚广州分为哪几个区?广州市划分成多少个区?以下是小编提供的所有相关资讯,希望小编所做的能让大家感到满意!

广州分为哪几个区

广州分为11个区,分别是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萝岗区、南沙区、增城区、从化区。

广州管辖的城市总面积7434.4平方千米,市本级统筹区即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南沙,简称“老七区”。东山、芳村、萝岗原为老七区之一,后因合并而撤销,南沙为新的老七区组成部分。老四区原指越秀区、东山区、海珠区、荔湾区,但是区域调整之后,就采用老三区(老城区),指越秀、荔湾、海珠;新四区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

广州11个区简介

越秀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东起广州大道,与天河区接壤;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与荔湾区毗邻;北面到白云山山脚,与白云区相邻。

海珠区:是广东省广州市的老四区之一,在广州市珠江的南面,古称江南洲,广州人称其为河南,处在广州市的中部,由珠江水系广州河段前后航道所环绕,是四面环水的天然良壤。海珠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一个素有广州南肺之称的绿色岛区。

荔湾区:荔湾,俗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素以“西关”、“荔枝湾”和“水秀花香”著称,有着“体味岭南文化到广州,不到荔湾就不算到过广州”的美誉,是广州老三区之一。

天河区:是广州市新城市中心区,位于广州市新中轴线上,是广州市东进轴与南拓轴交汇点。

白云区:白云区名称来源于境内的白云山。三元古庙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一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区:古老而年轻,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南海神庙、中国将帅摇篮的黄埔军校及华南第一大港--广州港所在地而闻名于世。

花都区:1960年4月划为广东省广州市属县。1993年6月18日,经国家批准,撤县设市,定名为花都,2000年5月21日撤市设区,有广州市北大门和后花园之称。

番禺区:番禺始建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有2200多年的历史,农业颇具特色,工商业发达,为历代的通商口岸,著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岭南文化、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文教鼎盛,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萝岗区: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东部,与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增城区四个行政区相邻,是广州城市发展东进战略,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发展。

南沙区:广东省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与中山市、佛山市顺德区接壤;北以沙湾水道为界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水相连;南濒珠江出海口伶仃洋。

从化区:以珍稀温泉闻名于世,有中国温泉之都之美称,且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后花园之誉。

增城区:位于广东省中东部、广州市东部,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西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新知识城。

广州特产有哪些

凉茶:

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广东凉茶是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凉茶对于广东人,可以说是“生命源于水,健康源于凉茶”。除了清热解毒外,凉茶还可去湿生津、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还可治目赤头痛、头晕耳鸣、疔疮肿毒和高血压,夏天完全可以当清凉饮料饮用。体质偏寒凉的不宜多饮,孕妇和儿童也不宜喝凉茶。

马蹄糕:

马蹄糕是一种广东汉族传统甜点名吃之一。以糖水拌合荸荠粉蒸制而成。荸荠,粤语别称马蹄,故名。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因其所处的泮圹是盛产马蹄的地方。所产的马蹄粉,粉质细腻,结晶体大,味道香甜,可以做成多种点心、小吃。以它做成的马蹄糕,是泮溪酒家的传统名食,四季皆宜。马蹄糕品种有透明马蹄糕、生磨马蹄糕、油煎马蹄糕、鸳鸯马蹄糕、三色马蹄糕等。

增城丝苗米:

增城丝苗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素有“中国米中之王、米中碧玉”之称,米粒细长苗条,晶莹剔透,泛丝光,油分及蛋白质含量丰富。米饭香、软、滑,饭味浓郁、可口而驰名岭南,饮誉海内外。增城丝苗米禾苗茎叶幼细,抗旱力较强,秆较高,尤其适宜种植于山区沙质浅脚田或有山泉灌溉的梯田;谷壳金黄色,有的品种为黄褐色,谷身较修长,谷粒末端呈关刀尾状,米粒晶莹,泛丝光,无腹白,米行细长苗条,油分及蛋白质含量丰富;米粒爽脆、润滑、松软,饭味芳香而特别可口,正宗增城丝苗米饭,加入上汤水搅动后,饭团散开,汤仍然清澈见底不混浊。


地震震级分为几个等级

导语: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多;而震级小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少。地震的震级是分等级的,那么,今天小编就来好好讲一讲,地震震级分为几个等级?地震震级分多少等级?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震级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震级简介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的类型:

一、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

1、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

2、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包括中国)的地震多属此类。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

3、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

二、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

1、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2、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3、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避震要点: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地震里氏等级分为几级

地震一旦发生,大家要做的是首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断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地震里氏等级分为几级?地震里氏等级分有多少级?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马上来了解下吧。

地震里氏等级分为几级

地震里氏等级分为9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 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 投 掷在日 本 广 岛 的 原 子 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 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或相当 于1000个5级地震。

地震级别是地震时,释放能量多少的一种度量值。

里氏震级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数,选择距离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里氏震级规模每增一级,能量释放约增加了32倍。

里氏震级释放的能量按照几何倍数增加,具体的能量释放有一个明确的计算公式。这种复杂的计算公式对一般人来讲并不实用,那么我们用TNT 来比较形象的表述一下。

零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6.3×10^4焦耳,约是0.015千克TNT当量;

一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是0.477千克TNT当量。

二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15千克TNT当量。

三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477千克TNT当量。

四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15吨TNT当量。

五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477吨TNT当量。

六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1.5万吨TNT当量。

七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47.7万吨TNT当量。

八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1500万吨TNT当量。

九级地震释放能量大概是4.77亿吨TNT当量。

另外,由于里氏震级达到7.0后会产生饱和效应,也就是说,当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增大的时候,震级却不再增大。人们使用震距来表示,所以,通常所说的里氏震级就是面波震级。但由于习惯,国内外媒体报道时仍说里氏多少级。

震级介绍

震级(earthquake magnitude)根据地震波记录测定的一个没有量纲的数值,用来在一定范围内表示各个地震的相对大小(强度)。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一场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代表地震本身的强弱,由震源测得,只同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有关;其他描述地震相关的量如烈度则是另外的标准测量量。

震级作为一个观测项目,是美国地震学家C.F.里克特于1935年首先提出的。最初的原始震级标度只适用于近震和地方震。1945年B.谷登堡把震级的应用推广到远震和深源地震,奠定了震级体系的基础,利用宽频带地震仪记录远震传来的面波,根据面波的振幅和周期来计算震级。中国的面波震级计算公式为:

式中A为两水平分向地动位移的矢量合成振幅,以微米为单位;T为相应的周期,以秒为单位;σ(Δ°)为面波震级起算函数,只与震中距Δ°(测点与震中间的大圆弧度数)有关;Cs为台站校正值。

面波震级标度Ms比较适用于从远处(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测定浅源大地震的震级,而且各国地震机构的面波震级测定结果也比较一致,因此世界各国在公布1931年新疆8级地震和交换有关震级的信息资料时 ,一般都使用面波震级。即通常所说的里氏震级。另外,为解决巨大地震的面波震级饱和问题,有人提出用震源物理中的地震矩概念推导出一种新的震级标度--矩震级MW。智利大地震的面波震级 Ms=8.5,但矩震级MW=9.5,成为人类已知的最大地震。矩震级已在地震观测中开始试用,但其方法还在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它可作为面波震级的有益补充,但不能完全取代面波震级。

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 scale)是由两位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地震学家里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和古登堡(Beno Gutenberg)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地震震级标准。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一、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

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二、按震级大小分类

1、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中暑分为哪三种类型

在高温下工作的人们需要适度休息,劳动的强度要循序渐进,而且需要及时有效补充水分,以防中暑。那么,小编就跟朋友们来说说,中暑分为哪三种类型?中暑是划分哪三种类别?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中暑分为哪三种类型

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热痉挛一般发生在高温强体力劳动后,热衰竭一般发生在新工作的工人和体弱者,一般没有高热,热射病有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非劳力性热射病发生在小孩、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劳力性热射病一般发生在重体力劳动的患者当中。

当机体不能够适应和耐受环境高温(>32摄氏度)、湿度较大(>60%)和无风状态时,体内产生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从而发生热量蓄积、体温上升,进而发生中暑。

中暑基本病因

机体自身热量产生增加

在高温、高湿、不透风或强热辐射下,长时间从事剧烈活动,机体热量产生增加。

常见于强体力劳动、运动或者进行军事训练的人群。一些疾病状态,比如发热寒颤或者惊厥等情况,也会导致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周围环境温度上升

环境温度升高时,一些易感人群,比如年老体弱多病(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的人群,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不能对自身体温进行良好的调节,身体从环境当中获得热量增多。

散热障碍

出汗减少:汗腺损伤或者缺乏,比如皮肤烧伤瘢痕部位、汗腺缺乏症等。

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心血管功能下降,如饮酒者、老年人、心功能障碍等。

服用影响出汗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和抗组胺药等。

其他因素:肥胖和衣服不透气等。

如何预防中暑

保持凉爽

选择轻便、浅色、宽松的衣服,室内保持凉爽,尽可能呆在有空调的地方。如果家里没有空调,可以去商场或公共图书馆乘凉。仔细安排户外活动

天气炎热时,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较为凉爽。或者在活动一段时间后,注意在阴凉的地方进行休息。调整户外运动的强度

在热天建议减少锻炼。

如果锻炼过程中,出现心跳加速、喘不过气、头晕、心慌等情况,需要停止运动,寻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及时休息。涂防晒霜

晒伤会影响身体的降温能力,引起脱水。如果必须到户外去,需戴一顶宽边帽,戴一副太阳镜,在外出前30分钟涂上防晒系数为15或更高的防晒霜,以保护自己免受阳光的伤害。仔细监护婴幼儿

与儿童一起旅行时,切勿将婴儿、儿童或宠物留在停放的汽车内。离车时检查,确保所有人都下车,不要忽视任何在车里睡着的孩子。

合理饮食,保持身体的水分

多喝水:及时喝水,补充水分,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

远离含糖或含酒精的饮料:这些饮料不但不解渴,反而会使身体丢失更多液体;喝冷饮还会引起胃痉挛。

补充盐和矿物质:大量出汗会流失盐和矿物质,运动饮料可以帮助补充汗水中流失的盐和矿物质。糖尿患者或者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盐分控制,遵医嘱饮用运动饮料。

高温天气,饮食要清淡,不适合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可以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食物,比如绿豆汤等。

随时关注天气、易感人群情况

查看最新天气消息:查看当地新闻,了解极端高温警报和安全提示。

了解症状:学习中暑相关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如何治疗。

关注同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互相监控同伴的状况,一旦出现先兆中暑的症状,及时处理。

监测高危人群:婴幼儿、65岁或以上的人、超重的人、在工作或运动中过度运动的人、身体患有疾病的人群(特别是患有心脏病或高血压者)或服用某些药物的人(如抑郁症、失眠或血液循环不良患者),对于这些人群,在高温天气中,应给予更多关注,避免发生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