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诺必寡信”出自于《老子》的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本意为“轻易的承诺必定缺少信用”。常被人用来告诫他人:需遵守诚信,切勿轻易许下诺言,否则长久如此下去,别人都会认为你是个不讲信用的人。
《老子》简介
《老子》,又名《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荔枝品种有许多,如桂味、三月红、白蜡、大造、圆枝、妃子笑、黑叶、水晶球、怀枝、挂绿等等。有些朋友对桂味荔枝感兴趣,所以想了解一下桂味荔枝产地是哪里?桂味荔枝出自哪里?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桂味荔枝产地是哪里
桂味荔枝产地是广州罗岗镇,广州罗岗镇还被誉为了“荔枝生产之乡”,当地主产的就是桂味荔枝,产量高,品质好,市场效益十分不错,广西地区生产的荔枝品种比较多,市场效益很不错,形成了稳定的产业,这两大产地光照充足、降水丰富,是桂味荔枝品质好的关键。
桂味荔枝分布范围
广东地区
桂味为广东栽培分布较广的优良品种之一,《岭南荔枝谱》记载:“桂味产番禺萝冈洞(今属广州市郊)牛首山最盛”。该品种是广州市郊普遍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增城、东莞、新会等市也多,其次中山、番禺、南海、顺德、清远、从化、高鹤(注:即高明区、鹤山市)、开平、宝安、高州、普宁、潮安、廉江等地均有栽培,其中以广州罗岗镇所产最著名。
广西地区
灵山荔枝品质优良。据灵山县志记载,荔枝种植始于唐朝,宋朝已有较大发展。截至2008年,全县荔枝种植面积60.5万亩,正常年份产量达5万吨,品种有三月红、妃子笑、黑叶等35种,其中以三月红、妃子笑、黑叶、灵山香荔的面积和产量最大。2012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灵山荔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
哪个是你最爱吃的荔枝品种
第5名,妃子笑
妃子笑,在荔枝众多品种中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因为它的名字来自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妃子笑的外观:果壳与其它荔枝品种最大的不同点,是妃子笑就算完全熟透,外壳都基本偏绿或绿中带少红,上手触摸,外尖凹凸硬质。
妃子笑的特点:果肉饱满肉汁多,但核非常小粒,如果外皮偏绿,口感则偏酸甜;如果果皮红斑偏多,果肉基本都是甜润;而浑身发红完全熟透的妃子笑,此时的果肉味感却有微妙偏差,外面果肉甜,而靠近果核的果肉却带酸涩,而且,妃子笑,越大颗越甜。
第4名,白糖罂
白糖罂和妃子笑最大的不同是口感,白糖罂属于纯甜味儿,听名字就知道了,果肉真的甜齁如白檀糖,不仅是荔枝众多品种中的早熟品种,而且白糖罂有最好的口感。
白糖罂的外观:与妃子笑相比,白糖罂的果皮更平滑,十分薄脆,而且外皮更红,更有被叫“中华红”。
白糖罂的特点:果肉甜蜜脆爽,果皮薄稍微用力就能掰掉,果肉色泽柔润如玉,一口咬下,有点像奶味果冻般感觉,果汁饱满度高,还会在嘴中爆裂,饱满轻盈,稍微用力就会荔水四溢。
第3名,增城挂绿
增城挂绿,是以广东增城为名,也是广东增城的特产荔枝,而且还是众多荔枝中最金贵的品种,因为在增城地区的,挂绿荔枝母树剩下只有三棵,所结的的荔枝果实,多半用于拍卖,最高一粒更是拍出55万天价!日常市场很难买到,就算有也已经是子孙辈的果肉,但依然需要预定或高价购买。
增城挂绿的外观:一般是4分绿6分红,而且每一个荔枝都会环绕有一圈绿线凹痕。
这个外表,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典故:“相传增城挂绿荔枝上的绿线凹痕,是八仙过海的何仙姑遗留下的飘带,让这荔枝品种携带了一丝神话色彩。”
增城挂绿的特点:果肉蕴含汁水多,但不像白糖罂般会爆汁,反而是细腻幽香。
第2名,桂味
说到桂味,相信大家无人不识了,桂味荔枝最大的独特之外,是果肉香又甜,还带有一股淡淡的桂花香,把既香又甜两大特点相结合得恰到好处,而且价格亲民,小鹿当地的桂味价格普遍7~9块一斤,上乘的口感和低廉的价格结合,难怪深受大众欢迎。
桂味的外观:果皮疙瘩多刺,甚至还有点扎手,如迷你榴莲般。
桂味的特点:外皮薄脆,肉厚核小,果肉紧实爽脆甜润,口感特棒,个头不大,却能让人吃得特别过瘾,吃完一个还想要。
第1名,糯米糍
听糯米糍名字就知道,口感主要是甜糯,成熟的糯米糍,一丝酸味都不携带,果肉的甜润味可说是荔枝品种中最高的,每一位吃过糯米糍的朋友,都会对其味道和肉感念念不忘。
掰开果壳后,糯米糍果肉晶莹剔透,松软滑嫩,厚实多汁,用力咬下满嘴都是荔枝汁味,独特的口感,让糯米糍被堪称为“荔枝之王”,口感是众多荔枝品种中当之无愧最好吃的榜首。
但我们想买到质量上乘的糯米糍,却非常难,因为糯米糍好吃却难种植,大小年、当年气候、养殖人施肥浇水量都具有影响,因此价格较贵,就算现在电商火热,依然能体现出糯米糍荔枝的金贵,价格贵产量却很少,基本被预定。
导语:形容父母的诗句有很多,其中有一句非常有名,即“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诗还有前一句—— 殚竭心力终为子。从这完整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诗句作者为人父母的心酸。其实,写这诗的作者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人物。那么,你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是谁写的吗?到底可怜天下父母心出自哪里?一起来了解。
可怜天下父母心是谁写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可怜天下父母心”出自《祝父母诗》,是大清朝慈禧太后写的,全诗为“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谒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原诗:《祝父母诗》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译文:
祝父母诗
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就是父母的爱,子女身上流着父母的血。
竭尽心力只是为了孩子过得好,最应该珍惜的就是父母的爱子之心啊!
创作背景:
《祝母寿诗》是慈禧太后为母亲富察氏所作的一首诗。慈禧母亲六十大寿的时候,紫禁城虽距离锡拉胡同母亲宅邸咫尺之遥,慈禧却无法去参加母亲的大寿,便作词写下一副书法。其中的诗句“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被传唱。
慈禧介绍:
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曾祖父:叶赫那拉吉郎阿
祖父:叶赫那拉景瑞
父亲:叶赫那拉惠征
丈夫: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帝)
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作文时,“泰山”后作为岳父的别称。另外,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关于泰山的文学描述。其中,“不见泰山”的上一句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不见泰山的上一句
“不见泰山”的上一句是一叶蔽目。“一叶蔽目,不见泰山”的意思是一片叶子就能遮得眼睛看不到泰山,比喻见识太浅,眼光太短。该词出自《鶡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声。”
该词含贬义,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前面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面的或根本的问题。
例句:他们……则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论持久战》
另外,“不见泰山”的上一句还是“谁尝失之,群起竞逐”。该句出自宋代方回《题独鹿图》:“谁尝失之,群起竞逐。不见泰山,一得百覆。文王之囿,草羡泉足。生逢兹辰,呦呦攸伏。”
导语: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青梅竹马”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就知道它的含义是指从小就相好的男女。那么,你知道青梅竹马的由来是什么吗?它其实是出自一句诗句,即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是谁写的呢?到底成语青梅竹马出自哪位诗人的诗句?一起来了解。
成语青梅竹马出自哪位诗人的诗句
成语青梅竹马诗句诗人
李白。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出自于唐朝诗人李白的《长干行》。这首诗通过“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几句诗写出了诗中女子回忆小时候的场景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诗中的“竹马”、“青梅”与“两小无嫌猜”现在便演变成了“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这两个成语。
原诗:《长干行其一》
李白(唐代)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猿声 一作:猿鸣)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迟 一作:旧)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蝴蝶来 一作:蝴蝶黄)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译文:
成语青梅竹马古诗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
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岁那年作了你结发妻子,成婚时羞得我不敢把脸抬起。
自己低头面向昏暗的墙角落,任你千呼万唤我也不把头回。
十五岁才高兴地笑开了双眉,誓与你白头偕老到化为尘灰。
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坚守信约,我就怎么也不会登上望夫台?
十六岁那年你离我出外远去,要经过瞿塘峡可怕的滟堆。
五月水涨滟堆难辨担心触礁,猿猴在两岸山头嘶鸣更悲凄。
门前那些你缓步离去的足印,日子久了一个个都长满青苔。
苔藓长得太厚怎么也扫不了,秋风早到落叶纷纷把它覆盖。
八月秋高粉黄蝴蝶多么轻狂,双双飞过西园在草丛中戏爱。
此情此景怎不叫我伤心痛绝,终日忧愁太甚红颜自然早衰。
迟早有一天你若离开了三巴,应该写封信报告我寄到家来。
为了迎接你我不说路途遥远,哪怕赶到长风沙要走七百里。
成语故事:
青梅竹马
“青梅竹马”(竹马:当马骑的竹竿)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地在一起玩耍, 也指从小就相好的男女青年。
古时候,南京有一条老街道叫做“长干里”,住的都是南来北往的商贩。其中有两户邻居,两家都只有一个孩子:一家是男孩,一家是女孩。这两个孩子天真无忌,自打他们会走路时,就经常在一起玩耍。
一天,小姑娘在自家门前摘了几朵美丽的野花,自顾自地玩耍着,另一个差不多大小的小男孩手拿一根数尺长的竹竿放在胯下当马骑,飞快地从小巷的这一头跑到那一头,嘴里还不住地念道:“大马快跑,大马快跑!”他满脸通红,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不时飞奔到小姑娘面前问自己的马快不快。小姑娘笑了,拍着手夸赞男孩的马快。小男孩听到了赞美,又得意地手拿竹竿,在巷子里骑了好几个来回。小姑娘则背倚家门,笑吟吟地看着小男孩在巷子里来回奔跑着。过了一会儿,两个人又玩起了抛青梅的游戏。只见他俩手拉着手来到庭院,围着院中的井栏,你把青梅扔过来,我把青梅扔过去。两个人无比高兴,一直玩到天黑吃饭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分开,各自回家。
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出自《孙子算经》。而这句话强调了数学和计算的重要性,指数学是四季的开始和终结,是万物的始源。《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其成书大约在四、五世纪,也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传本的《孙子算经》一共为三卷。其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卷下第26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书中不但提供了答案,而且还给出了解法。
上卷:详细的讨论了度量衡的单位和筹算的制度和方法。度量衡包括长度(度),质量(量),体积/容积(衡)。
中卷主要是关于分数的应用题,包括面积、体积、等比数列等计算题,大致都在《九章》中论述的范围之内。
下卷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如下卷第31题即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后传至日本,被改为“鹤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