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中元节

2021/6/7 10:37:36
万年历日历:中元节知识
中元节知识
关于中元节的诗句

导语:中元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所以自古就有这么一个节日。在古代,每当该节日到来之际,古人也会缅怀和思念死去的亲人,情绪上来之后,就会写下相关的古诗词。所以,现在我们能读到很多关于中元节的诗句。那么,你知道哪些中元节古诗呢?下面就一起来中元节古诗词欣赏10首吧。

关于中元节的诗句

中元节古诗

《中元节有感》

郭之奇〔明代〕

钹鼓哓哓化楮衣,人心泉意两凄其。雨后风前云树色,晨昏几作晦明吹。

朝团碧叶幽光渺,夜结青燐暗影窥。虫沙何日非人变,猿鹤千年动我思。

布奠倾觞谁氏子,涓涓哭望想天涯。尚有精魂殊地隔,其殁其存家未知。

始知病死何须哭,死而得祭何足悲。君看南北纷纷者,人鬼推迁尽易居。

《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

陈去病〔清代〕

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览空。

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风翻水泛红。

唯有胥涛若银练,素车白马战秋风。

《七月十五夜登海上最高楼看月》

陈曾寿〔清代〕

弹指虚空不夜城,市烟海气漫纵横。更无灯火阑珊处,却与何人共月明。

《七月十五夜对保安对月二首其一》

邓林〔宋代〕

万里关山月,看看四度圆。多情照孤寂,无酒对婵娟。

在处鸣砧杵,谁家度管弦。城南多思妇,此际未成眠。

七月十五中元节古诗

《七月十五夜看月》

李群玉〔唐代〕

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势来星斗动,路越青冥高。竟夕瞻光彩,昂头把白醪。

《七月十五夜太湖看月》

谢肃〔明代〕

震泽早秋秋月明,老夫此夜颇关情。三千馀里出闽海,七十二峰看洞庭。

滉漾金波浮大地,淋漓元气湿青冥。茫然错料鸱夷子,倒载西施一舸行。

《七月十五日城中晚归》

沈周〔明代〕

晚郭归舟急若何,市尘犹恐累渔蓑。

到家觉得曾风雨,两树芭蕉破叶多。

中元节诗句

《七月十五日夜显仁寺东轩对月》

郝俣〔金朝〕

野迥云归尽,山高月上迟。暗萤依露草,惊鹊绕风枝。

素影随波远,新凉与酒宜。中秋更有味,试为卜归期。

《七月十五夜云心邀泛北湖》

萧立之〔宋代〕

凉透秋衣不忍眠,更何处觅蕊珠仙。水光夜气无三伏,人影花阴共一船。

菱藻有香风四合,地天无际月双圆。碧筒剩对青山吸,此乐人间几百年。

《七月十五日书》

方回 〔元代〕

家贫难办素食,事忙不及草书。

今日果然如此,古人可信非欤。


中元节为何叫鬼节

众所周知,中元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民间把这个节日称为“鬼节”,可能这个节日对于很多朋友来说是有点害怕的。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中元节为什么称为鬼节?接下去小编带大家见识下吧,欢迎大家阅读。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传说中元节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晚上为什么不可以出门

中元节晚上其实也是可以出门的,但还是应该尽早回家,不要在外逗留太晚。

中元节尽量早些回家,夜间尽量待在家中,更要避免去那些灯红酒绿的场所,尽量避免行房,避免吵闹,否则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酿成祸端。

如若实在没办法需要在夜间外出,路上尽量不言语,不在路边随意大小便,不随意往路边吐痰,特别是有人烧过夜的纸灰堆处,不小心踩了或吐痰啥的,要在第一时间认错并请求原谅。

夜间出门可随身携带香或纸钱,实在不行的话,携带一盒香烟,即使自己不抽,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点燃放在路边供养那些孤魂。

据说,在这段期间,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争先恐后地来人间逍遥,找些好吃好喝的。尤其在七月十五日--中元节,鬼门大开日是阳间阴气最重的一天。

一般认为中元节最好别出门,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也有人认为,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

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

中元节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2021中元节上坟是当日还是提前

导语:虽然中元节各地都有上坟的习俗,但上坟的时间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地方会选择在中元节当天上坟,而有的地方可能会比这个时间早或晚,总之,具体时间以当地风俗习惯为准。那么,在你的家乡,2021中元节上坟是当日还是提前呢?到底中元节上坟可以提前吗?一起来了解。

2021中元节上坟是当日还是提前

中元节上坟

中元节上坟最好是当天去,不宜提前或者推迟。

在中元节这天是祭祖缅怀先人的日子,这一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让他们重返阳间与亲人相聚,所以民间在这一天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上坟、烧香、烧纸。如果是提前烧纸、上香、上坟,那么,亲人的鬼魂还没有返回阳间,会收不到你的心意,所以,民间一般规矩而言,中元节不可以提前上坟、上香、烧纸。

中元节可以提前扫墓吗?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而在中元节的时候也会有祭祀扫墓的习俗,一般来说中元节是不可以提前上坟的,因为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这一天鬼门关才会释放全部鬼魂,让他们重返阳间与亲人相聚,所以民间在这一天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如果大家在中元节之前上坟祭祀,那么亲人的鬼魂还没有返回阳间,自然也就收不到你的心意和祈祷啦。当然,各地都有一些当地的习俗,如果你们那个地方是可以提前上坟的,那肯定要尊重当地的习俗提前进行上坟祭祀活动。

中元节上坟有什么讲究?

中元节上坟

1、时间讲究

从墓地风水学的角度,扫墓时间最好选择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建议在午时即11-13时期间扫墓,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一天中阳气最盛之时。最好是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扫墓拜祭,最忌讳在17时之后扫墓。

2、花束准备

从古至今,祭祀上坟扫墓,最普遍的就是白色的花,而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意思。因此,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上坟扫墓的花。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最好不要用带有浓郁香气的鲜艳颜色的花,以免给人不尊重死者的印象。

3、扫墓穿着

在扫墓的时候,建议不要选择黑色衣服,以免招惹阴气。但是也不要选择穿红色,或黄色等颜色鲜艳的衣服,否则给人一种不尊重逝者的感觉。因此,最好是选择穿素色衣服比较适宜。另外,建议不要买鞋,因为“鞋”与“邪”同音,买鞋会招惹邪气,影响运势。

中元节扫墓

4、扫墓步骤

扫墓之前,首先要剪除坟丘上所有的杂草,修理陵墓周围,然后往坟上添些新土陪护,最后开始烧香纸、倒酒供奉开始祭祀。祭祀的步骤: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别。祭祀的先后顺序: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

5、扫墓建议

避开扫墓高峰;注意随身携带的物品;带有小孩的家长更要照顾好孩子,避免小孩因玩耍而走失;注意防火,确保安全,文明祭祀,用鲜花代替焚烧纸钱、香烛以及燃放鞭炮祭扫,这既是对亲人的最好的祭奠,又减少了消防隐患。


中元节为何叫鬼节

据说中元之日,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鬼节,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中国一些地方将三月三、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四个节日,合称为“四大鬼节”。

中元节的起源

汉代时,中元节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道教认为中元节为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祭祖先、荐时食等活动。旧时的中元节整个节日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今年中元节是什么时候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斋孤、地官节,中元节是由古时候农作物丰收祭祖演变而来。那么今年中元节在什么时候呢?又有哪些祭祀活动呢?一起来看看吧!

今年中元节是什么时候

在南北方中元节的节日时间是不同的,在北方是七月十五日;而在华南地区则是七月十四日。在日历上来说,今年的中元节是8月15日这一天。

中元节有哪些祭祀活动

其实在各个地方对于中元节有着不同的节日习俗,但是中元节大致的节日习俗有放河灯、祭祖、祀亡魂、焚纸锭等。而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有中元普渡、祭祖、烧纸、焚香燃炮、祭祀土地、祈丰收、吃鸭、跳天灯等。

中元节的禁忌有不要在床头挂风铃,不要夜游,不要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更不要偷吃贡品以及乱踩冥纸。

以前的中元节的意义是敬祖尽孝,而如今的中元节被称为鬼节,意为这一天半夜十二点鬼门会打开,晚上人间会全是游荡的鬼魂。这样的中元节失去了原来的特殊意义。


今年中元节是什么时候

为什么中元节又叫做鬼节的呢,鬼节的名称怎么来的?今年中元节是什么时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中元节的一些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中元节的时间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今年中元节是8月25日,星期六。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传统“中元节”是农历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佛教源于印度,但“目莲救母”显然是汉化后的传说,因目莲的母亲姓“刘”。

“盂兰盆节”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节以后被道教袭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节中的“地官节”,地官主掌地狱,于是人们穿凿说:这一天领导放假,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们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

所以,中元节又被叫作“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