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日子

2021/6/7 10:37:21
万年历日历:日子知识
日子知识
315是什么日子

导语:今天是3月15日,人们将其简称为“315”。既然有专门的叫法,当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甚至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那么,你知道315是什么日子吗?到底每年3月15日是干嘛的呢?其实,它是一个国际节日,即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个日子。

315是什么日子 每年3月15日是干嘛的

315消费者权益日

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每年的3月15日,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由来:

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是基于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于1962年3月15日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肯尼迪提出的这四项权利,以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

1898年,全世界第一个消费者组织在美国成立。

1936年,建立了全美的消费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反映消费者利益和要求的组织,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现。在此基础上,1960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宣告成立。之后,消费者运动更加活跃,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消费者组织,使消费者运动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全世界已有90多个国家共300多个消费者组织在开展活动。

消费者权益日

1962年3月15日,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有关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寻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4项权利,即安全消费的权利、消费时被告知基本事实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和呼吁的权利。随着消费者权利保护工作的开展,肯尼迪提出的4项权利和国际消费者协会确定的另外4项权利,即满足基本需求的权利、公正解决纠纷的权利、掌握消费基本知识的权利和在健康环境中生活工作的权利,一并成为全世界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8条准则。

1983年,国际消费者协会把每年的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此后,每年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及有关组织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推动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进一步发展。

在我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

消费者权益

由于这些原因,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在强大的经营资本面前,呈现出显著无力的状态,少数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择手段,使消费者置身于丧失财产乃至生命的危险之中。因此,要对处于弱势的消费者进行保护。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鼓励公平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

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必须限制和打击。如果放任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利益,就会使广大合法、诚实的经营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污染竞争环境。

(二)保护消费者权利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供应短缺、消费者很难顾及到商品质量,对服务状态也无法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实际上是生活水平低下的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保护消费者权利,让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和服务,就是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试想,一个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如果不能自由选择,如果他因不能自由选择而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如果他买到不合格产品而商店拒绝退换,甚至受到商店的欺骗时,他们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三)保护消费者权利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和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假冒伪劣产品充斥于市,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缺乏对消费者权利的强有力的保护,缺乏对损害消费者权利的行为严厉打击和惩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政府能够切实保护消费者权利,那么,那些靠制造假冒伪劣产品,靠欺骗消费者赚钱的企业和个人就无法生存下去。大多数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得到充分保护,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靠正当经营,正当竞争来提高经济效益的良好商业道德。这样就有利于促使企业努力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


重阳节是干啥的节日

导语:每年重阳节,大家都会想起一句诗,即“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从该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节日在古代,人们会登高,会插茱萸,此外,还有什么呢?你知道重阳节是干啥的节日吗?到底重阳节是什么日子?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个节日。

重阳节是干啥的节日

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秋季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

重阳习俗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汉代作品《西京杂记》中收录了古时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在文字资料上关于重阳节求寿之俗的最早记录,据说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习俗:

重阳节

1、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起源荒诞,随着岁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渐淡薄,登高已不再是为了躲避灾难,而成为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气爽、山青云淡的时节。此时登高远眺,使人心旷神怡,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许多地方都在这期间举行登山会。

2、赏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黄蟹肥时。菊花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千姿百态,非常逗人喜爱。人们喜爱的不仅仅是她美丽的容颜,更值得称赞的还是菊花刚强的气质。在深秋的冷风中,唯有菊花争奇斗艳,使秋日多了生气,多了艳丽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赏菊的风俗一直保留下来。在萧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园里还举办菊花会、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情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九九重阳节

3、饮菊花酒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离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风俗早在战国时就已有了。后来,饮菊花酒又被附会上神话色彩,说饮菊花酒可以躲避灾难。菊花在秋日冷霜中开放,气味芬芳。人们认为它是延年益寿的佳品。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时候,人们便将花蕾茎叶一起采摘下来,和黍米一起酿制,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时候才开坛饮用。

4、插茱萸

插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有益于内脏。晋朝的时候,人们就已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并开始种植。重阳时节,人们折下茱萸插在头上,据说这样可以抵御寒冷,躲避灾难。

5、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应时食品,就如同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阳糕是用面粉加上枣、栗子或其它干果蒸制成的,上面插有小彩旗。明清的时候,人们吃重阳糕颇有讲究,还伴有一个小小的礼节。在九月初九这日清晨,长辈们将重阳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额头上,口中还祝福道:“愿我的孩子事事皆高。”这是取“糕”与“高”同音,表达了人们对儿女的殷切祝福。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征着未来的日子步步皆高。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重阳节


5月20日是武大郎被毒死的日子吗

导语:一般说道5月20日,多数人只会想到520网络情人节,是一个适合约会和表白的浪漫日子。但是,貌似近几年网友们又赋予了它特殊的含义,即据说是武大郎被毒死的日子。那么,到底5月20日是武大郎被毒死的日子吗?究竟5月20号武大郎被毒死是什么梗?一起来了解。

5月20日是武大郎被毒死的日子吗

5月20日

不是。5月20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40天(闰年第141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5天。因为“520”谐音“我爱你”,所以每年的5月20日也成了数以亿万的网友们自发兴起的节日——网络情人节。

5月20号武大郎被毒死是什么梗?

在网上很多人表示武大郎被毒死的那天,是5月20号,对于大家来说,520是“我爱你”的意思,后来被莫名其妙的过成了情人节,很多人会在这一天对喜欢的人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也有人说不合适表白,因为这一天是武大郎被潘金莲毒死的日子。这样的说法越来越多,导致大家都认为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这一天是5月20号。其实在原著中并不是这样,因为武大郎死后,仵作验尸表示人是正月二十二日死掉的。所以武大郎并不是5月20号死亡的。

但是另一部典籍里面武大郎是农历四月份底死的,如果按照推算的话,也有可能是5月20号死亡的。所以很多网友调侃,5月20号是潘金莲和西门庆的纪念日也是武大郎被下毒的纪念日。

520怎么表白?

520

1、理直气壮的说出来

喜欢一个人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因此,站出来,大声的对她表白吧。如此杀伤性和直白性,女生通常很难招架的,而且这样也显得你有担当,有男子气概,不是么?喜欢你,没道理!

2、表白情书

这是老招式了,鸿雁传书其实还是很适合一些腼腆的孩子,有些人偏偏就是爱在心头口难开,那么就把心意写成一封表白情书吧。

3、玫瑰花语表白

玫瑰花是爱情之花,玫瑰花的花语有”尊贵”,”美丽”和”爱情”的寓意,而且朵数不同,玫瑰的花语也不同。在希腊神话中,玫瑰既是美神的化身,又溶进了爱神的鲜血,它集爱与美于一身,这在花的国度里,可是相当幸运的了。

4、爱情歌曲表白

唱一首浪漫的爱情歌曲,把自己的爱意通过歌曲表达出来,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搭配其他方式一起进行,那就更好不过了。

5、爱情表白照片

为她搜集来自天南海北的表白照片,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帅哥美女为你制作爱情表白小卡片。一张张网友为你精心制作的表白卡片,写满了你想对ta说的话,作为你的表白“利器”,表白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520表白日文案:

520

1、 520 我爱你,爱你一生一世不分离。

2、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把你放在心上,是我不好。可你没有我的允许,便走进了我的心里,就是你的不对了。

3、我最喜欢三月的风,四月的雨,不落的太阳和最好的你

4、天热时,想成为你头上的云,起风时,想成为你身边的墙,下雨时,想成为你手中的伞。想成为和你有关的一切,护你周全,保你欢喜。

5、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爱你,只想把最后百分之九的电量都用来,陪着你。

6、和你在一起的时候,天特别蓝,风特别清爽,树叶特别绿,所有掠过的风景都特别迷人,我也特别的自在和欢喜。我想这就是爱。

7、我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找对了人,你纵容我的习惯,并爱着我的一切。

8、跟我走吧,忐忑给你,情书给你,不眠的夜给你,三月的清晨给你,雪糕的第一口给你,海底捞的最后一颗鱼丸给你。手给你,怀抱给你,车票给你,跋涉给你。钥匙给你,等待给你,家给你。一腔孤勇和余生六十年,全部给你。

9、你迟到了很多年可我依然为你的到来而高兴。

10、你肯定是偷偷作弊了,要不怎么会在我心里得满分。

11、对你的爱,洒满阳光,温暖我的心房;对你的爱,爬上窗台,是痴痴的月光;对你的爱,朝思暮想,一个人深情的守望。想着你,一生不忘!


公历5月20日是什么节日

等了那么多年,我们终于看到一个特别又有着好寓意的日子,那就是2020年5月20日,那么公历5月20日是什么节日?2020年5月20日是好日子吗?想要办理各种喜事的朋友,都可以来查询带来的黄历宜忌哦。

公历5月20日是什么节日

公历5月20日网络情人节、全国学生营养日、世界计量日、世界陌生人节和世界蜜蜂日。2020年5月20日还是小满节气。

网络情人节

网络情人节是信息时代的爱情节日,定于每年的5月20日和5月21日。该节日源于歌手范晓萱的《数字恋爱》中“520”被喻成“我爱你”,以及音乐人吴玉龙的网络歌曲中“我爱你”与“网络情人”的紧密联系。后来,“521”也逐渐被情侣们赋予了“我愿意、我爱你”的意思。“网络情人节”又被称为“表白日”、“撒娇日”,在这个年轻化、精神化和含蓄化的节日里,“520(521)1314我爱你(我愿意)一生一世”是其经典数字语录,吴玉龙的《网络情人》为节日主打歌。这两天,人们通过(手机移动、PC传统)互联网络(以微信、QQ、微博、论坛等为平台)或手机短信大胆说爱,甚至送礼传情、相亲寻爱,更有无数对情侣扎堆登记结婚、隆重举办婚宴,很多商家也趁势开展团购、打折等促销活动,网上网下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过节热潮。随着节日参与人数日益增多,520、521“网络情人节”、“表白日”、“撒娇日”已成为各种媒体(报纸、电视、互联网等)竞相报道的热门新闻。

全国学生营养日

1989年成立的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在营养学家于若木的主持下,结合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制定了1991年至2000年十年学生营养工作计划。这一计划命名为“护苗系统工程”,其中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其目的在于广泛、深入宣传学生时期营养的重要性,大力普及营养知识。2001年5月,教育部、卫生部以(卫疾控发【2001】120号)文联合颁布文件将“中国学生营养日”法定下来。

世界计量日

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米制公约”,这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国际单位制和保证测量结果一致的政府间协议。100多年来,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对保证国际计量标准的统一、促进国际贸易和加速科技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1999年,第二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把每年的5月20日确定为“世界计量日”。

世界陌生人节

5月20日是世界陌生人节日,在这一天认识十个陌生人你将会一年好运连连,十全十美,这个节日又称生人节(圣人节)。因为这一节日不需要送礼物,又叫无礼节,旨在拯救现代人的社会公信,帮助人们摆脱空虚与孤独。

世界蜜蜂日

每年的5月20日为世界蜜蜂日,由2015年4月由斯洛文尼亚养蜂协会率先发出倡议,经2015年9月15至20日在韩国大田召开的“第44届国际蜂联国际养蜂大会暨博览会”讨论,决定接受了斯洛文尼亚养蜂者协会的建议,把每年的5月20日定为世界蜜蜂日。中国养蜂学会和中国蜂产品产品代表中国参加了此次会议,是“世界蜜蜂日”确立的有力推动者。

小满节气

小满

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斗指甲,太阳达黄经60°,于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小满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小满江河满”(南方)。另有解释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小满江河湖满,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的说法;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区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农谚;四川省还有“小满不下,犁耙高挂”之说。这里的“满”字,不是指作物颗粒饱满,而是雨水多的意思。

2020年5月20日是好日子吗

公历:公元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双子座

农历:二零二零年四月(大)廿八属鼠

【宜】结婚祭祀裁衣结网冠笄沐浴嫁娶

【忌】开仓出货财置产安葬动土破土掘井栽种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这天是非常好的日子,尤其是结婚和领证,520寓意着“我爱你”是多么幸福的一天,如果有想在2020年5月20领证的新人也是可以的。这天不管是做任何喜事都是好的。

2020年5月20日出生是什么命

具体八字

出生在2020年5月20日出生的人,年柱是庚子,出生的月份是未月,八字命格是正财格,本命元神是甲木,也就是说这种人是甲木命人。在八字上这样的格局,其实是比较好的。不管是甲木还是正财格,对其产生的影响都会是很正面的类型。

五行数量

五行的数量这方面,出生在2020年5月20日出生的甲木命人,八字里面有一个金,三个木,两个水,一个火,一个土。这种人的五行是没有缺陷的,所以用不着补充缺乏的地方。虽然五行算不上平衡,但是依然是能很好地发展的。

喜用神

在2020年5月20日出生的甲木命人,可以取水喝木作为自己的喜用神,水和木都是对甲木命人的八字具有提升效果的元素,如果加入到自己的生活中,那自然就会对自己的运势有帮扶效果了。利用喜用神之后能让其财运事业都更旺盛。

财运事业运

一般来说,2020年5月20日出生的人都是会有很好的财运以及事业上的发展的。因为这样的八字格局能够给其提供比较旺盛的财气,在事业上的提升也一样是很旺盛的。所以一般来说,这种人日后的事业运和财运发展都是很乐观的。

姻缘家运

出生在2020年5月20日出生的甲木命人的婚姻状况,其实也一般都是很好的。这种人原本桃花运不算很强,但是却能很容易得到很好的对象,也就是说虽然选择少,但是质量高。这样自然是能让其跟很好的人建立非常美满的家庭的。


元宵节也是中国古代的什么日子

导语:元宵节快到了,很多人对这个传统节日可能只知道要吃元宵,要逛灯会,要猜灯谜等,但其实并不知道,元宵节在古代还有别的寓意呢?还有特别的风俗习惯哦。那么,你知道传统节日元宵节也是中国古代的什么日子吗?有人说是情人节,到底元宵节是古代情人节吗?一起来了解。

元宵节也是中国古代的什么日子

古代元宵节

情人节。在中国古代,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平日里足不出户的女子可在这天出门赏灯,这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遇机会。可见,元宵节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传情达意的好机会,也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男妇嬉游”是元宵节特殊的人文景观。有一则小故事,司马光是有名的礼法之士,他的夫人在元宵夜打扮着准备出门看灯,司马光说:“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答道:“兼欲看游人。”司马光说:“某是鬼耶?”可见,在封建社会,妇女出门,不仅是为了看灯,还要看人。

从中国历代诗词歌赋中不难看出元宵节的浪漫温馨。辛弃疾在《青玉案》中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述的正是元宵夜时男女约会的情景,含蓄而婉转。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再比如,欧阳修笔下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写出了恋人在月光柳影下两情相依的景象,以及元夜的相思之苦。

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也有类似描述,比如《大明宫词》,有太平公主在元宵之夜邂逅初恋情人的情节。星星点点的灯光下,两情相悦的人祈愿恩爱长久。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年轻人已不需要通过元宵这样的节日才得赐良缘,元宵节作为中国式情人节的意味淡化,中国古人的浪漫故事保留在千古流传的诗词中。

元宵节的由来发展:

元宵节

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南北朝时,元宵节燃灯已成气候, 而真正让元宵节燃灯之俗发扬光大的则是隋唐。隋朝时,正月十五元宵节已盛况空前。《隋书柳彧传》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当时的长安城居民都会出来观灯看戏,街头表演也丰富有趣,“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伎,诡状异形。”

自隋、唐、宋以来,元宵节曾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唐朝元宵节比隋朝更热闹。唐刘肃《大唐新语》记载:“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臣戚属及下俚工贾,无不夜游。” 唐朝,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元宵节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清朝,异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民间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现代,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2015年,代表委员建议元宵节放假。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发展,赏灯与烧烟花仍是元宵主要习俗之一。

相关推荐:

元宵节祝福语10字左右 一句简短的元宵节祝福话语

元宵节是法定节假日么有三薪吗 2022正月十五元宵节放不放假

2022元宵节快乐图片 祝元宵节快乐精美图集

元宵节2022元宵汤圆图片 元宵节可爱的汤圆元宵图汇

2022元宵节文案朋友圈短句 元宵节微信朋友圈说说

元宵节祝福语2022最火简短 宵节祝福语简单一句话

辛弃疾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形容哪个节日场景 诗句东风夜放花千树与什么节日有关


重阳节是纪念谁的日子

导语:通常,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中的重要人物,便是该节日的纪念对象。像端午节,人们是为了纪念屈原;七夕节,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等。那么,你知道重阳节是纪念谁的日子吗?到底重阳节与哪位人物有关?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重阳节是纪念谁的日子

重阳节

重阳节并没有要特别纪念的人物。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由来说法:

丰收祭天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重阳节由来

祭祀“大火”(心宿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夜空中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夏天作物生长,苍龙七宿高悬于南方夜空;而到了秋天,庄稼丰收,苍龙七宿也开始在西方落退;冬天万物伏藏,苍龙七宿则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季秋时节,“大火”(心宿二)退隐,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江南部分地区的重阳祭灶(家居的火神)习俗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历史演变:

“重阳节”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

重阳节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780年—785年),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清,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清代,风俗依旧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发展至近代,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在传承发展中,重阳节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世代流传,设宴敬老、饮宴祈寿主题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成为当今重阳节日活动重要主题之一。

民间传说:

登高寻九节菖蒲:传说重阳节登高之俗是始于秦始皇命术士郑安期前往岭南寻找长生不老药,郑安期在白云山觅得九节菖蒲时,不幸坠崖,乘仙鹤飞升。

登高山带回雷电火种: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