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黑夜

2021/9/26 13:20:41
万年历日历:黑夜知识
黑夜知识
黑夜最短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一天是有白天和黑夜的,有些地区的白天是比较短的,而有些地区的黑夜是比较短的。那么,今天小编就跟朋友们来好好聊聊,黑夜最短的地方是哪里?夜晚时间最短的地方在哪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请大家一定要收下!

黑夜最短的地方

是格陵兰岛。格陵兰岛在地球的最北端,一年有几个月的极昼和极夜,也就是说一年中有几个月是没有白天和夜晚的,当进入极昼时期的时候,一连几个月都是白天,没有夜晚,但当进入到极夜时期的时候就一连几个月没有白天。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第一大岛屿,面积210余万平方公里,位于北美洲东北,被北冰洋和大西洋南北环抱,西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加拿大的北极诸岛一衣带水,东隔丹麦海峡与冰岛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遥遥相望。由于面积庞大,格陵兰岛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

格陵兰岛约五分之四的地区处于北极圈之内,地处北半球的纬度制高点,是北大西洋上不可忽视的战略要地。早在冷战期间,丹麦就在格陵兰岛上西南部的绿谷军港建立了司令部,负责整个格陵兰地区的安全与防务。

造成格陵兰岛司令部地广人稀的原因,是丹麦军队的模块化建设理念。在丹麦军方看来,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构重复和功能重叠,才能使有限的武装力量高效运转,完成好各种任务。在格陵兰岛司令部辖区内执行任务的各部队人员及装备都由丹麦各军种的北极任务模块提供,格陵兰岛司令部只负责作战指挥。在极地任务培训方面,格陵兰岛司令部也仅仅负责提供专业意见,主要由各军种按照北极任务模块的需要自行完成。正是因为如此,格陵兰岛司令部才能以区区百人担负起如此广袤土地的国防重任。

为什么会有黑夜的存在

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太阳日。

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黎明或傍晚。

当某地太阳升起到一天中最高位置时,太阳只射在该地所处的经线上,这时就是当地的正午。这样确定的时间叫做地方时(local time)。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太阳终年斜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还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终日不出的现象,即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都是黑夜,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

对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发现,取决于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的日心说:地球饶着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转,这就是一个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合理解释。

人为什么会害怕黑夜

科学家表示,这种与生俱来的对黑夜的恐惧其实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基因里了,人类历史中的某个时期,那时候还是刀耕火种的时代,人类还没有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需要不断地观察四周难免有未知的危险突然降临,尤其是夜晚,大多数的凶猛野兽时常出没在夜晚,所以,在夜晚保证自己的安全显得十分重要。

多年以来这种对黑暗的恐惧已经扎根在我们的基因里,一到夜晚我们便会本能地产生一些焦虑。这时候如果在黑夜里有一束光,可想而知,这会带给我们多大的安全感。这种焦虑不是一种惊恐感,而是一种预感性恐惧,它会将我们身体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让我们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状态中,这种紧张不安会使我们保持警觉,应对各种危险。

从本质上看,人类对黑暗的害怕其实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你不知道黑夜中有什么,你也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所以才会显得惊恐不已。在黑夜中,人类脑海里会出现各种可怕的东西,在以前,出现的可怕的东西是狮子、是老虎,而现在,是各种恐怖电影之中的情节、画面,而这些恐怖的东西总是在黑夜出现。

但渐渐随着早期人类演化成现代人,大都市的灯红酒绿似乎使得我们不再惧怕黑夜,但人类对黑夜的恐惧其实一直都存在 ,因为人类看到光这种恐惧就被本能地压制了。这种对黑夜的恐惧其实是遥远的祖先植入我们灵魂深处的种技能,它不是胆小和懦弱,而是一种自我保护,能让我们时刻保持警醒,更好地存活下来。


2021秋分是白天和晚上一样长吗

导语:每个节气的太阳直射位置是不同的,而其直射的位置,将决定该节气的昼夜长短。其中,我国有两个节气当天的昼夜长短是几乎一样长的。第一个是春分,而带“分”字的节气还有一个“秋分”。那么,2021秋分是白天和晚上一样长吗?到底秋分的白天和黑夜等长吗?一起来了解。

2021秋分是白天和晚上一样长吗

秋分节气

几乎一样长。秋分这天太阳光直射点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对于同一个节气,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6小时或5小时,遇到闰年则要在此基础上提前24小时。这样,在日期上的反映是,同一个节气在平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滞后1天;在闰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提前1天。这样一来,同一个节气的起始点就有3个不同的公历日期。以“秋分”为例,就有9月22日、9月23日和9月24日这三种情况。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是什么意思?

秋分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这句节令谚语的意义是:每年到了春分、秋分这一天,白天与夜晚一样长,即昼夜平分,气候适中。用天文学知识来讲: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的相交线——黄道(即在地球视太阳运行的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与天球的相交线——天赤道,有两个自然交点,即把24个节气连结起来的起始点——“春分”和“秋分”。当视太阳运行到这两个点时,地球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是相等的。因为在这一天,太阳光线正直射在赤道上,不论南半球或北半球,均等受到阳光照射同样面积,所以在地球上昼夜平分,均为12个小时。

但这只是一般的说法,如果要提高精确度,还要做强条件分析,考虑到更多的影响因素:以上说法假设太阳光是从一个位置上发出,而且不受到其它物理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理想模型。事实上太阳是一个球面,而不是一个光点。视太阳在天球上东升西落,以时间测度:早上,当太阳的中心点尚在地平线下五十分钟时,太阳的上边缘已经接触到地平线,这时我们便看到日出了;傍晚,当太阳的中心点落入地平线下五十分钟时,太阳的上边缘才和地平线相切,这时我们便看到日落了。就是说太阳的演出先探了个头,落幕时又留了个尾巴,共差100分钟。这样,白天就比黑夜长一些。

大气对太阳光线具有折射和散射现象,如黎明前东方天空泛鱼肚白色,黄昏后西方天空现霞光就是证明。研究证明,当太阳早晚在地平线下六度以内时,因为天空大气对阳光的折射、散射作用,仍能使人看到天空的泛光,称为晨昏朦影。我们一般说的白昼是包括晨昏朦影在内的,这样白昼显然比黑夜就更长些。

由于纬度的不同,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路线也不同,晨昏朦影的时间也会有差别。因此,春分这一天,各不同纬度的白天,长短仍然是不同的:在北极,太阳在地平线上转了一圈,不但没有黑夜,而且从此开始了半年白昼。在北极圈上,正午太阳的地平高度角只有23.27′分,白昼长达14时05分;在南宁,太阳的地平高度角为67.18′,白昼长12时07分;在赤道上,正午太阳正照天顶,白昼长12时49分,昼夜这才是大致平分。

秋分含义:

秋分

意思一:昼夜等长。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

意思二: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意思三:表示秋季中间。因为秋分节气正好是秋天的中间,平分了秋天。

据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中……解见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我总在每一个黑夜想你是什么歌

我总在每一个黑夜想你是歌曲《丢了你》。《丢了你》是由井胧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崔辰填词,闫骁男作曲,歌曲收录于专辑《丢了你》中,于2020年4月25日发行,音乐风格为流行,抒情,摇滚。井胧,中国内地男歌手《2017快乐男声》沈阳分唱区最终10强之一。

歌词:

空气中只剩呼吸,眼泪已落地成泥

我的视线里,没有了你的轨迹

要试着忘了过去,只是记忆太过锋利

爱过的痕迹,终究还是抹不去

冷风中吹来回音,让人听了如此沉溺

喊你的姓名,该如何歇斯底里

怪自己举棋不定,鼓起勇气却又放弃

慌乱了思绪,闭上眼一再逃避

我总在每一个黑夜想你,嘲笑自己傻得可以

没懂得珍惜,那么轻易丢了你

我会在下一个路口等你,杳无音讯也没关系

再次遇见你,再次用力把你抱紧

冷风中吹来回音,让人听了如此沉溺

喊你的姓名,该如何歇斯底里

怪自己举棋不定,鼓起勇气却又放弃

慌乱了思绪,闭上眼一再逃避

我总在每一个黑夜想你,嘲笑自己傻得可以

没懂得珍惜,那么轻易丢了你

我会在下一个路口等你,杳无音讯也没关系

再次遇见你,再次用力把你抱紧

我总在每一个黑夜想你,嘲笑自己傻得可以

没懂得珍惜,那么轻易的丢了你

我会在下一个路口等你,杳无音讯也没关系

再次遇见你,再次用力把你抱紧


2021秋分是白天和晚上一样长吗

导语:每个节气的太阳直射位置是不同的,而其直射的位置,将决定该节气的昼夜长短。其中,我国有两个节气当天的昼夜长短是几乎一样长的。第一个是春分,而带“分”字的节气还有一个“秋分”。那么,2021秋分是白天和晚上一样长吗?到底秋分的白天和黑夜等长吗?一起来了解。

2021秋分是白天和晚上一样长吗

秋分节气

几乎一样长。秋分这天太阳光直射点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对于同一个节气,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6小时或5小时,遇到闰年则要在此基础上提前24小时。这样,在日期上的反映是,同一个节气在平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滞后1天;在闰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提前1天。这样一来,同一个节气的起始点就有3个不同的公历日期。以“秋分”为例,就有9月22日、9月23日和9月24日这三种情况。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是什么意思?

秋分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这句节令谚语的意义是:每年到了春分、秋分这一天,白天与夜晚一样长,即昼夜平分,气候适中。用天文学知识来讲: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的相交线——黄道(即在地球视太阳运行的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与天球的相交线——天赤道,有两个自然交点,即把24个节气连结起来的起始点——“春分”和“秋分”。当视太阳运行到这两个点时,地球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是相等的。因为在这一天,太阳光线正直射在赤道上,不论南半球或北半球,均等受到阳光照射同样面积,所以在地球上昼夜平分,均为12个小时。

但这只是一般的说法,如果要提高精确度,还要做强条件分析,考虑到更多的影响因素:以上说法假设太阳光是从一个位置上发出,而且不受到其它物理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理想模型。事实上太阳是一个球面,而不是一个光点。视太阳在天球上东升西落,以时间测度:早上,当太阳的中心点尚在地平线下五十分钟时,太阳的上边缘已经接触到地平线,这时我们便看到日出了;傍晚,当太阳的中心点落入地平线下五十分钟时,太阳的上边缘才和地平线相切,这时我们便看到日落了。就是说太阳的演出先探了个头,落幕时又留了个尾巴,共差100分钟。这样,白天就比黑夜长一些。

大气对太阳光线具有折射和散射现象,如黎明前东方天空泛鱼肚白色,黄昏后西方天空现霞光就是证明。研究证明,当太阳早晚在地平线下六度以内时,因为天空大气对阳光的折射、散射作用,仍能使人看到天空的泛光,称为晨昏朦影。我们一般说的白昼是包括晨昏朦影在内的,这样白昼显然比黑夜就更长些。

由于纬度的不同,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路线也不同,晨昏朦影的时间也会有差别。因此,春分这一天,各不同纬度的白天,长短仍然是不同的:在北极,太阳在地平线上转了一圈,不但没有黑夜,而且从此开始了半年白昼。在北极圈上,正午太阳的地平高度角只有23.27′分,白昼长达14时05分;在南宁,太阳的地平高度角为67.18′,白昼长12时07分;在赤道上,正午太阳正照天顶,白昼长12时49分,昼夜这才是大致平分。

秋分含义:

秋分

意思一:昼夜等长。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

意思二: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意思三:表示秋季中间。因为秋分节气正好是秋天的中间,平分了秋天。

据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中……解见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