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春分

2021/6/7 10:37:03
万年历日历:春分知识
春分知识
春分的由来

导语:春分是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该节气的含义指的是昼夜平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白天和夜晚的时长是一样的。还有另一个含义是指季节平分,作为春季之一,这里的季节自然是指春季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节气呢?到底春分的由来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春分来历故事50字简介。

春分的由来 春分来历故事50字

春分节气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古人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西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圭表测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来自三百多年前订立的依据太阳黄阳度数划分。

春分传说故事:

一:

旧时巨姓望族也要春分、秋分举行词堂祭祖仪式俗称春祭、秋祭宗祠内主要收藏先世遗像、族谱等每年春分、秋分二节都要行春秋两祭届期都要事先扫除庭院、清理祭具、采办三牲、香烛、供品,由族中长者率族众一起焚香点烛、行三跪九叩之礼。祭毕全宗族还要设宴欢聚以联络感情。旧社会女私塾毕业、中举等都要祠堂张榜以荣宗耀祖;有族外经商致富回乡来也要到祠堂祭祀祖先;如族内败坏族规严重还要开祠堂当众惩罚。

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俗传花王生日也是百花生日叫花朝节也叫花朝“花朝”一词唐诗中就已出现如司空图《早春》诗云:“伤怀同客处病眼即花朝”至民间花朝节具体日古籍里有不同说法如《诚斋诗话》称:“东京(按即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日花朝为扑蝶会”;《翰墨记》谓:“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土庶游玩又为挑菜节”;西湖游览志》则说:“二月十五日为花朝”

花朝节有“张花神灯”活动该灯通常以当地所产可作伞面半透明油纸“淡笺”糊成多呈伞形、六角故也称“凉伞灯”上镂物、花卉、珍禽异兽据清王韬《瀛土需杂志》载:“出灯多者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或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除此之外天习俗尚有采戴荠菜花(相传可保一年不头痛)文宴饮赋诗男童蓄顶发、女孩穿耳洞等。

春分传说

二: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深爱子民,关心民间生活的帝王,叫炎帝。当他知道人们需要更多的粮食来充饥时,他就向上天祈求降予民间五谷的种子。因此,上天派来一只浑身红色的丹雀把五谷种子送到炎帝手上。

热爱子民的炎帝马上就把五谷种子分给了所有人。人们高高兴兴的把五谷种子种到地里,一天一天地期盼着有好的收成。可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些五谷苗却并没有开花,更没有丰收的粮食。于是炎帝去问上天。上天说,那是因为太阳躲起来睡着了,五谷的种子没有接受到足够的太阳光,因此长不出花长不出果来。

他问上天怎么才能把太阳唤出来?上天说,需要有一个人在春分这天,骑上五色鸟,到蓬莱岛把太阳找回来重新挂在天上。蓬莱岛是仙岛,从来没有人去过那里,据说要历经很多困难才能到达岛上。为了子民,炎帝决定亲自去岛上把太阳找回来。

于是在春分这天,炎帝骑上五色鸟飞越万里大海,到蓬莱岛去。说也奇怪,原本波涛汹涌的大海,那天却变得非常平静。当炎帝来到蓬莱岛,一把抱起太阳,骑在鸟背上飞回了家乡。他把太阳挂在家乡的城头,让太阳光普照在大地上。

从此大地五谷丰登,万民安乐。而炎帝则被人们尊奉为太阳神。人们十分感恩太阳神炎帝,于是每年到春分这一天,总会向着太阳祭拜,人们还会学炎帝站在鸟背上的样子站立,甚至后来人们发现连鸡蛋也可以在这一天站立起来。

而在春分那天过后,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回来,春雷也会开始,闪电也会到来。

春分祭日:

春分祭日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夏至、冬至等节气都有丰富的民间习俗,称得上是重要的民俗节日。春分的节日内涵也很丰富,在中国的有些地方,有吃春菜、竖鸡蛋等习俗。其中最主要的是祭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日坛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又叫朝日坛,它是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岁由官员代祭。

古代帝王的祭日场所大多设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时就建有日坛,北京的这座日坛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被正方形的外墙围护,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来到北坛门内的具服殿休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坛行祭礼。朝日坛在整个建筑的南部,坐东朝西,这是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东方行礼的缘故。坛为圆形,坛台1层,直径33.3米,周围砌有矮形围墙,东南北各有棂星门1座。西边为正门,有3座棂星门 ,以示区别。墙内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台,叫做拜神坛,高1.89米,周围64米。明朝建成时,坛面用红色琉璃砖砌成,以象征大明神太阳,这本是一种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布置,但到清代却改用方砖铺墁,使日坛逊色不少。

祭日虽然比不上祭天与祭地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时,用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礼。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也很隆重。如今的日坛已经告别了祭日敬神的时代,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


春分吃春菜的寓意

导语:春分时节,民间有众多习俗,其中,在饮食方面,很多人会在春分的时候吃春菜。那么,春分吃春菜的寓意是什么呢?首先,很多人春分时节吃春菜并不是很讲究,但是,有些春菜是不能乱吃的哦。具体春分吃春菜注意什么呢?哪些春菜吃的时候要注意?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春分吃春菜的寓意

春菜

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人们称之为“春碧蒿”。

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吃春菜这项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不同的地方吃的春菜都不一样,春菜顾名思义,是春天的蔬菜,而在这个时节多吃一些蔬菜,不仅能补充营养,更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下面五大春菜更滋补。

大部分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攀龙角”;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挑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春季吃春菜谨记“八慎”:

春菜

1、春笋

春笋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

春笋虽然营养价值高,但春笋性寒味甘,又含较多粗纤维素,量食用后,很难消化,容易对胃肠造成负担。

多食易诱发哮喘等老慢支疾病、过敏性鼻炎、皮炎等。过敏体质的人,食用春笋还易引起荨麻疹。

患有严重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慢性肠炎等疾病的患者不宜吃竹笋,以免吃后加重病情。消化能力比较弱的朋友们也不可多食。

2、青团

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

但是请注意,青团使用糯米制作而成,多食会导致肠胃不适。对于日常有胃酸毛病的朋友,多是由于胃寒,气滞,或者肝气克土而引起的,西医多诊断为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肠炎等等。对于美味的青团,就只能浅尝则之了!

3、菠菜

春季上市的菠菜鲜嫩可口,有“营养模范生”之称,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

但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还好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就可以去掉大部分草酸了。

4、黄花菜

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而且,黄花还有“忘忧草”的美名,吃了可以使人开心。

鲜黄花含有秋水仙碱,是有毒的。可以干制后再食用,干制的方法是,将花蕾放入蒸笼蒸5分钟,再闷3-4分钟,然后晾晒。蒸制的过程可以去掉毒素。如果想吃鲜黄花,也是可以的。先用水浸泡20分钟以上,再用开水烫,然后再浸泡两个小时以上,此时的鲜黄花才可以食用。

即使去掉了秋水仙碱,也还是有部分朋友要谨慎食用,皮肤瘙痒症者、哮喘病者、平素痰多者、肠胃病患者,都要注意少食。

吃春菜

5、韭菜助肝生发

李时珍把韭菜描述为“肝之菜”,就是因为肝主升发,而韭菜是温性食物,能起到助肝升发的作用。

韭菜富含纤维素,可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同时又能减少对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作用。

韭菜偏热性,多食易上火,因此阴虚火旺者不宜多吃。

胃虚有热、消化不良不宜食用。

6、豆芽清热解毒

春分时,正是黄豆芽大量上市的季节。绿豆芽味甘、性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醒酒利尿的功效。

芽菜烹调时油盐不宜过多,下锅后要急速快炒、适当加些醋,才能保存水分及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口感才好。

7、香椿健胃开脾

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发的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健脾开胃、增加食欲。它不仅富含钾、钙、镁等矿物质,B族维生素的含量在蔬菜中也名列前茅。

中医认为,香椿味辛、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的功效;它的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开胃的作用。

香椿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储存过程中,由硝酸盐转化而来)的含量较高,因此无论凉拌、炒、腌制还是炸香椿鱼,烹调前最好先焯烫一下。

香椿为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故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8、荠菜帮助补钙

荠菜性味甘平,营养丰富,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以及各种矿物质含量较高,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含钙量高于同等重量的牛奶。常吃它对于小朋友长个、老人骨质疏松是简单有效的方法,所以都说春天的荠菜赛金丹,此话一点不为过。

荠菜可宽肠通便,故便溏者慎食。


春分为何要竖蛋

春分——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春天的意思。春分也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在春分这一天,可以看到各种网络平台上很多人在竖蛋,好像这一天竖蛋很容易。那么,大家知道春分为什么要竖蛋呢?一起往下看吧。

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春分立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来临。在传说中,在春分这天把鸡蛋竖起来,预示着今年会有好运,有“马上添丁”的意思,意味着人丁兴旺,代代相传的意思。所以“春分竖蛋”游戏广为流传。

竖鸡蛋小窍门:

挑鸡蛋。首先要挑选一头大一头小的鸡蛋,立蛋时将大头朝下,这样重心会比较低,就像不倒翁一样,容易保持平衡。最好是生下后3到5天的鸡蛋,这样的鸡蛋蛋黄素带松弛,蛋黄下沉,重心下降,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立蛋时,不能选择熟鸡蛋和冷藏的鸡蛋,如果是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最好焐热了再进行试验。更重要的是,鸡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间的距离在0.5至0.8毫米之间。

根据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和决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小山”和由这三个“小山”构成的三角形,并使鸡蛋的重心线通过这个三角形,那么这个鸡蛋就能竖立起来了。


春分吃什么

我们都知道春分是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不管哪一个节气都有着它们自己的风俗习惯。春分也不例外,在春分这天不同的地方风俗也不一样。有的地区春分当天要吃太阳糕,驴打滚。而有的地方则是吃春菜和萝卜。

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这也成了一个习俗。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吃萝卜

在扬州有春分吃萝卜或萝卜丝馅的包子、春卷的风俗。这时吃萝卜不但能上下通气,还能起到去疾病、解春困的功效。春季养生保健的各种蔬菜中,效果最好的当属萝卜。

吃驴打滚

驴打滚又名豆面糕,是“京城小吃十三绝”之一。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春分得吃驴打滚,以求避邪祈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美食。

吃太阳糕

据说慈禧太后当年一眼就瞧见糕上的小鸡戳记,乐不可支。小鸡打鸣,太阳东升,吉祥如意!遂将糕命名为太阳糕。自此,京城百姓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均要吃太阳糕,以求吉祥。


春分吃春菜有什么典故

导语:春分有很多传统食物需要吃,其中,我国一些地方春分有吃春菜的习俗。从其功能上来讲,春菜是春天的时令蔬菜,当然是适合春天时节吃的。但是,既然是习俗,其定是有特别的说法。那么,春分吃春菜有什么典故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春分吃春菜的由来故事。

春分吃春菜有什么典故 春分吃春菜的由来故事

春分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就是这样一种古老的习俗,现在的许多地方仍然保持着吃春菜的传统。春菜其实又叫莴笋、千金菜,是春季饮食一种典型的应季蔬菜,尤其是在春分前后最为新鲜美味。古人认为在春分时节吃春菜可以保佑全家人整年都平安幸福,所以慢慢地这个不成文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岭南风俗春分吃春菜:

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

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从养生方面来讲:

春菜

春分时节生长的春菜品质极佳,吃到嘴里能够感觉到它清新而又略戴苦涩的味道,适当的吃一些春菜可以使身体分泌出比平时更多的消化酶,从而提高人的食欲。

春菜中的钠元素也非常高,食之可促使身体新陈代谢的平衡,解决小便不畅、乳汁不通等问题。而且对于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即使是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病人也可以放心的食用。

春菜的营养价值也异常的丰富,作为一种健康的绿色蔬菜,它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及时的为人体补充营养。而且无论是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孩童,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可以从春菜中快速的吸收铁元素,从而让气血更加强健。

春菜的其他风俗:

春菜

春菜,在京津一带,“打春”(立春)的时候几乎一定要吃的。在食俗上,一定要吃拌黄豆芽,炒“掐菜”(天津把掐菜加少许韭菜同炒,叫炒“蓝白线儿”)。拌黄豆芽用芝麻酱、蒜水,原料和制作很简单,但人们吃得有滋有味。如果把这种菜放在碟子里,再加上几片酱牛肉或鸡片等瘦肉,就有个好听的名儿:春盘儿。为什么春菜要用黄豆芽、掐菜因为春天来了,要尝尝新鲜蔬菜,但这时京津一带还没见青菜的毛儿(过去有“洞子货”,但只有长安贵人才吃得起,不像现在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蔬菜)。青黄不接,权宜之计,是用水发的粮食菜来代替,总之还是菜。

春菜,从前正月初七(人日)就吃上了。一般人家是在“立春”开吃,按京津食俗说,吃到“二月二”,又是“烙饼炒鸡蛋”,炒掐菜,还有煎“焖子”(凉粉)。吃煎焖子,民俗中说象征煎龙鳞(或毒虫),因为毒虫开始蛰动矣!

春菜这种菜,在京津普通人家一直要吃到小菠菜、水萝卜上市才把水发的粮食菜消除,因为这时候,真正的绿色食品上餐桌了,就是说:春天到了。


春分是立春吗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这个季节,到处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外出郊游、踏青的人非常多,大家都想要去领略春天的美好。很多人都知道春分是中国的节气之一,春分是立春吗?不少人却不知道,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春分是立春吗

春分不是立春。春分和立春都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但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节气。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24节气的第一个节气,而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立春代表的是春天的开始,而春分代表的是春天的中间。

春分和立春的区别

含义不同

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而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时间不同

立春是公历2月3-5日交节,而春分是每年3月19日或20日或21日或22日。

气候不同

立春不仅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