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术语

2021/6/7 10:36:48
万年历日历:术语知识
术语知识
老黄历术语:安香是什么意思

在老黄历中有这样一个术语很容易让人混淆,安香这个专业术语经常让我们联想到烧香,或者是上香这样的行动。但其实安香并不是上香。那么安香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吗?下面就来看看老黄历术语中安香是什么意思吧。

安香是什么意思

安香:安土地公或祖先之神位。

安香是指安放神位及香火,一般称为供香或上香。安置神位及香火要看日子的,适合安放神位及香火的日子称为安香日。其主要是立炉、立坛、立鼎、三层次不同的行为。

安香是烧香吗

安香不是烧香的意思,安香是指安放神位及香火。烧香,一般称为供香或上香。安置神位及香火要看日子的,适合安放神位及香火的日子称为安香日。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烧香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

中国烧香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前两个时期视为做香料,香水用,后期为宗教敬神拜佛烧香。初始期其间所烧的香有以下几种:

柴,玉帛,牲体,香蒿,粟稷,脂等。

烧香的作用是唯一的,用来祭祀。

需要注意的是:

1、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

2、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

寺庙上香的步骤

上香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过去,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烧.步骤如下:

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最好用自己的火点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烧),面朝大殿的大门(为了防止火灾,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烧香),双手轻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烧的火随即会熄灭,千万不能用嘴去吹灭.

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很多人抓着一大把燃着的香到处拜,滚烫的香灰在寺院到处飘着,阵阵浓烟熏着人们的眼睛,以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诚。

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实三根香就够了,敬在一个炉中即可,“万佛一炉”然后经过没一座佛堂时,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没有诸多讲究,最主要你有没有清净自心。

拜香把香举至额头一般高,闭眼许愿;然后三拜.(举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右转,面朝东方(一般大殿的门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许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


老黄历术语:合寿木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个老黄历术语,合寿木。那么合寿木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制作棺材。但是这个合寿木也是有内涵的,合寿木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吗?很多老人会在自己生前准备好棺材,这就是寿木,只有去世了才叫做棺材。

合寿木是什么意思

合寿木:製作棺材。

人生在世,必有一逝。为了让逝去的亲人走的体面,做寿木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农村人一般给老人做寿木都选择在有闺月的年份里。因闺农历多一个月,在闺年闺月做寿木,有多寿添岁的意寓。人在世叫作寿木,过世了才称棺材。

寿木有什么讲究

棺材又名老房,它是专为死者设的。五福中含一福是善终。国人把寿终与出生一样看的重要。所以,人们就选择在世给上了年纪的父母作寿木,建寿终房子。

寿木棺材,一般分为四独,即独帮,独底,独盖。八仙。即独帮,底盖各三块板,不得作双数,意思不可分心。十二圆,即,帮底盖各三块。寿木棺材,为三长两短,即三长(两帮一底),两短(大档和小档),人常说,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盖棺定论就来自于此。大档。上侧宽为1.7尺,下为2尺。小档,一般底侧11尺,上端 9.5寸。帮长2.2米左右,帮大头高一尺七八,小头高1.1尺。纸盖,2-5公分。

好的寿木棺材讲究穿帮衬底,作七星座子。样式犹如天文星。不但美观好看,而且坚固话实。拔黄栽棕,用马棕在帮边上衬,防止木板裂缝,起到保护作用。这样不但结实耐久,做寿木棺材,首先是解板,将选好的木料,用木工平斧,将木料身上的疙瘩去平,按照要作的厚度尺寸在木头上分别用墨斗下线。然后,用铁绳将圆木固定在大树上,两个人站在高凳子,用大锯对拉。

拉锯不但是一个很重的活儿,而且还有要一定的技术,不然,拉走了锯,木板就解偏不平了。解板完了以后,下来开始配板,一是按照帮底盖所需材料,配选板材。二是截料,先截帮后截档。然后用胶粘合固定在一起。(底座与帮连接都是用卯单背组键和双背键铅卯的方法)。三是刻大档,一般刻福字,也有其它人物。四是合缝刻档槽子,分别将底盖帮推平粘合在一起,用铁绳捆紧,并用木斜子逼紧,五组装,一般用单木键和木键,木键形状如农妇的缠线板。好板寿木棺材不见一个铁钉子。六圆帮头,是一个技术活儿,大头圆出来就像一个大花瓶

。一般一副寿木棺材需十五六个工。要是雕刻更费时间。作寿木棺材,一般在主人家里,也可以在另外的人家,存放也如此。因棺材谐音升官发财之意。所以没有人忌讳和拒绝的。寿木棺材作成后,要举行谢匠人礼仪。主人家要割肉买酒,设席摆菜,举行仪式,宴请匠人,嫁出去的女儿们也要拿着礼物回门示礼,主人将绣花枕头,毛巾,花馍碗子,烟酒果子,夏季还有扇子等礼品放在木盘中,以示儿女的孝心。

棺材用金丝楠木来做最好

金丝楠木一般用于家庭条件为上等的贵族,特点如下耐腐:埋在地里可以几千年不腐烂,所以皇帝的棺木多采用金丝楠木,晚明谢在杭《五杂俎》提到: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纹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经数宿启之,色不变也。防虫:金丝楠木有股楠木香气,古书记载其百虫不侵,金丝楠木箱柜存放衣物书籍字画可以避虫,现代试验证明试验证明金丝楠木抗腐木菌、白蚁的侵蚀,抗海生钻木动物蛀蚀性也强,所以皇家书箱书柜定金丝楠木,现代有极贵重的书籍和纪念品只要有条件也要金丝楠木做盒。


老黄历术语:合帐是什么意思

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窗帘,或者是蚊帐,大家在安装这些东西的时候,很少会注意其实他们也是有讲究的,术语叫做合账。那么合帐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老黄历术语合帐是什么意思的详细介绍。

合帐是什么意思

制作蚊帐之事,今应指安置窗帘。

黄历中的合帐指的是制作蚊帐之事,缝制新郎及新娘要用的蚊帐,安床与设帐通常合而为一,有时亦并称“安床设帐”。今应指安置窗帘。

窗帘风水禁忌有哪些

1、小卧室不选长帘

长帘最好不要用在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因为这种窗帘会减少阳光的照射。如果是小房间的话,选择容易透光的百叶窗会有更好的效果。

2、大房间使用布帘

很多人认为,大房间的窗帘选择性更广,但其实,大房间最好选择布窗帘,因为这样的窗帘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3、餐厅适合白色窗帘

餐厅窗帘颜色的选择关乎人的食欲,一般芥末黄、灰色、青绿色或者紫色不宜出现在餐厅之中,不然会严重影响就餐者的食欲。

4、木百叶窗阻挡煞气

如果窗户的位置,正好对着尖锐的屋角或者医院的话,且窗户与之距离比较近,风水学上认为应该安装木百叶窗为宜,而且为了防止煞气进入,窗户最好少打开。

5、简单朴素利于和谐

一般认为,颜色过重的窗帘颜色,对于家人的团聚会有不好的影响。如果窗帘的图案过于华丽,还可能导致访客减少的情况。如果实在不知道选择什么窗帘的话,不妨选择简单朴素的款式。

窗帘颜色有讲究

颜色有很多种,仔细划分的话甚至于可以搭配出千万种颜色。但并不是每一种颜色都是适合用来做窗帘的。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不同方位的住宅要用不同的颜色来进行搭配,这样能够提升人的气运,均衡人的属性,让一家人的运气越来越好。

通过人的生辰八字就可以计算出人的五行均衡与否,有的人五行缺失,有的人五行旺盛。我们在选择窗帘颜色的时候,就大可以根据这个人的五行缺失旺盛状况来进行均衡。

比如一个人五行缺火,我们就可以选择一些深红色的颜色作为窗帘的颜色。而如果一个人五行火过旺,就可以选择用水属性的颜色来进行均衡,道理就是这个样子。

而对于那些五行本身就有很均衡的人,我们也可以根据整个房子的属性来进行颜色选择。我们可以根据房子的坐向来确定房子的五行属性。比如一套房子坐东朝西,那么这套房子在无形中便属木,而屋主如果想要提升一家人的气运,就可以选择土属性的颜色来进行辅助。木克土为财,所以选择黄色的话会显著提升一家人的气运。

另外坐南朝北的房子可以选择白色或者金色作为窗帘的颜色。

坐西朝东的房子可以选择绿色作为窗帘的颜色。

坐北朝南的房子可以选择红色来作为窗帘的颜色。

坐西北朝东南的房子,可以选择白色来作为窗帘的颜色。

坐东北朝西南的房子,可以选择黄色来作为窗帘的颜色。

坐西南朝东北的房子可以选择黄色来作为窗帘的颜色。

坐东南朝西北的房子,可以选择绿色来作为窗帘的颜色。


老黄历术语:纳婿是什么意思

在结婚这件事情上,没有人会随意嫁娶,如果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婚嫁形式的时候,更是要注意了,避免因为不吉利的事情给婚姻添上不吉利的影响。尤其是在纳婿这件事情上,要格外注意。那么纳婿的含义是什么?下面就来看看老黄历术语:纳婿是什么意思。

老黄历术语:纳婿是什么意思

指男方入赘于女方为婿之意。同嫁娶。

入赘婚姻即指男女结婚后,男到女家成亲落户的情形,这百种婚姻多是女家无兄无弟,为了传宗接代者招女婿上门。旧社会有一种陋习,男到女家成亲落户要随女家的姓氏,被称为“倒插门”,“小子无能更姓改名”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男尊女卑或女尊男卑的观念,大力提倡男女度平等,一夫一妻制,传统意义上的“倒插门”也大大弱化,只是居住地方。

入赘的婚姻仪式通常比较简单,不事铺张。但也有华侨或殷富之家,先让入赘的男子来家居住,而令女儿到外祖母家专居住,到了婚娶吉期,照样有花轿到外祖母家去迎亲,照样担嫁妆和鼓乐伴行,家中照样安排等新人的队列,用热烈的炮声迎接新娘入门,照古例踢轿门、请出轿、牵新人上厅堂行交拜礼,同样鼓乐喧天炮声震地,大宴亲友和宾客,用热闹的场面把入赘形式加以掩盖,使男子堂而皇之地娶属亲,女儿照样坐花轿“出嫁”做新娘。

旧时裕固族的招赘女婿婚习俗

过去,裕固族长期存在重女轻男的思想观念,这也许是母系社会的遗风。家中大部分生产事务及全家生活的操持,都由女子承担。女子以终身守家为习惯,继承父母家业,多不愿出嫁离开父母。又因女子身价甚高,索要彩礼较重,正式结婚费用较大,家底不丰裕的牧民之家,一般无力娶妻。

在男子无力迎娶,女子以守家为荣的情况下,产生出了招赘女婿婚。招赘女婿婚,一般是家里只有一女而无男,如果女儿出嫁,父母无人赡养,父母过世之后,这一家就绝了户,家业无人继承,只好招赘女婿上门,支撑门户,继承祖业。

招赘之前,待女方的舅舅等主要亲属商讨同意,物色好女婿,并且征得女婿的舅舅、父母的同意,然后,女婿可提前一两年到女方家,在女方家生活、劳动,了解女方家的情况,在朝夕相处中和女方建立感情。经过一两年的共同生活,如果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姑娘又到了结婚年龄,选择良辰吉日,请来姑娘的舅舅和主要亲戚,给姑娘举行成人礼的戴头面仪式。

女方家事先请来一或两个有儿有女有丈夫(意为福寿双全)且动作利索的妇女,在仪式上给姑娘梳头戴头面。请来戴头面的妇女给姑娘送一份礼品,即一把崭新未用的梳子,一块海螺骨磨成有眼的白色圆骨块和绑扎头面的头绳。梳洗穿戴整齐,姑娘给每位客人倒一碗酥油茶之后,使用“扎拉帽子”(即顶部有红缨穗、高顶宽沿、后部卷起的白色毡帽)遮住脸不再讲话,由戴头面的妇女将其扶到小帐篷就座。这天家里要招待宾客。

在姑娘举行戴头面仪式之前,女婿回到父母家,由其舅舅或父亲、叔叔一两人陪同,把女婿送到女方家。女方家事先为新姑爷准备一套新衣服,一根系腰(即红色绸、缎腰带),一截煮得半熟的羊干腿骨(裕固语称“尧达曲珠尔”)。新女婿进门之后,由两男子相帮给女婿换上新衣,勒上系腰,把羊干腿别在腰带上;一名男子“冠戴新郎”时,高声叙说“阿斯哈拉”、“尧达曲珠尔”。冠戴叙说完毕,招待客人。

在当天下午,为客人做一顿羊肉面条饭,上饭之前,姑娘的父亲给来的每位客人回敬一条哈达,并说招待不周等客气之词。吃饭之后,客人纷纷离去。

裕固族有“大事小事,一顿饭食”之说,吃饭之后等于宣布这桩喜事操办结束。当晚女婿姑娘同居,开始夫妻生活。来的客人都要带一份礼品,大多是一包茶砖,两瓶白酒,一块二尺见方白布的哈达。姑娘家还要答谢请来戴头面的妇女,给每人一疋白布、一疋蓝布(原来一疋布约一丈五六尺长)。

招赘女婿婚,除上述情况外,也有事先物色好女婿,女婿不提前到女方家,到了女方举行戴头面仪式那天才招赘上门的。还有事先没物色好合适人选,姑娘又到了举行成人礼戴头面的时候,就先给姑娘戴头面,之后有合适者再招赘进门。这种后来者,一般不举行什么仪式,进门后就一起生活、劳动。

招赘进门的女婿,有财产继承权,在家庭中以主人身份自居,这种生活一般比较稳固,女子也有终身依托之感。如果生活几年,感情破裂,男方离去之时,还可带走部分家产。

这种情况一般不多,招赘的男子多属家中兄弟多,家中无力为其娶妻或家庭不和睦者。而在今天,裕固族已很少见此等婚俗。除他们的结婚程序中保留了一些传统仪式外,其他方面已和汉族相差无几。


老黄历术语:嫁娶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来看看万年历中关于嫁娶的含义是什么,我们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也不见得人人都知道老黄历术语:嫁娶是什么意思,因此我们才要好好介绍一下。简单的婚嫁也可以理解为结婚。

老黄历术语:嫁娶是什么意思

嫁娶指的是男娶女嫁,举行结婚大典,迎亲之日。

婚嫁的流程

一、三书六礼;古代婚嫁礼仪的程序,即聘书、礼书、迎亲书。

二、说媒;现在仍然存在,为男女双方牵线。

三、过礼;即送聘礼,订婚。

四、择吉;选择吉日成婚。

五、迎娶;接新娘成婚

六、哭嫁;古时一些地方,新娘在出嫁前几天要哭,哭得越伤心越好。以示不忘父母恩。

七、拜堂;即为“三拜”此风俗始于唐朝。

八、喜宴;古时拜堂之后,新娘不再出新房,新郎招待宾客。

九、入洞房;最重要的仪式为合卺,即交杯酒。

十、回门;婚后几日新郎新娘携礼品回娘家。

十一、抢婚;原始社会的婚俗

十二、赘婚;即为倒插门

十三、童养媳;女子在幼小时被婆家收养,待到成年结婚的现象。

婚嫁习俗

订婚 订婚年龄有几岁或十一二岁不等,还有指腹为婚的,多是亲朋好友。男方派人将原商定的礼金礼品,全部或大部送到女家,礼金多少不等,最多三百银元,谓“三百嫂”。在礼物中,有两件必不可少:一是一根整猪肠(取“长来长往”之意);二是一壶酒(肠酒谐音为“长久”,取“天长地久”之意)。女方接到礼物后,请近亲宴酒一餐,并送给每家一份“合仔肉”,6或8斤,多则10斤,女方出嫁时,近亲则要赠送新娘衣服或衣料,另外要给“压袋布钱”。

结婚 女方嫁女,各嫡系亲属请嫁娘吃一餐酒饭,赠一匹土布(今改为一件衣料),作为“见嫁礼”。要请“捻面婆”给姑娘“捻面”(又叫“开面”),捻面时,亲人要大哭,哭得越伤心越好(传说以哭避邪)。新娘上轿时由母亲将红头巾盖在她头上,由兄或弟背上轿。

嫁女 要办嫁妆,嫁妆多少,贫富不同,富家,有半爿嫁妆的,也有全爿嫁妆的。全爿嫁妆,即除房屋外的衣、食、住、行、玩乐等生活所需的所有什物器皿,大到棺材,小至“灯拨”都有。贫苦人家嫁妆极少,有的只有一个包袱上轿。现在,嫁妆也有厚有薄。薄者只有少许衣被什物,价值一两百元;厚者有衣柜、沙发、收录机、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高档商品,价值几千至十万余元。

男方娶亲要发轿。花轿抬回到祠堂前停下,由文人(或道士)接轿,呼喝彩歌。呼毕,吹吹打打起轿抬进祠堂内。然后由多子多孙的结发老夫妇手端“三花灯”,开轿门,牵新娘。再由舅父(或抬轿人)将新娘背进家里堂厅,新郎披红挂彩与新娘并肩站立,举行“拜堂礼”。礼毕,由新郎用一红绸将新娘牵入洞房。新娘坐在床边,新郎用称杆将她头上的红头巾掀开取下,放到腋下(意为要在丈夫腋下过日子),再丢到床上。夫妻同吃猪心、肝、肚、肺,意为同心同德,团结和睦。

新婚之夜必“闹洞房”。喝彩歌时,用手撒些红枣、花生、谷头米和茶叶于床内。青年人将新郎、新娘团团围住,尽情戏耍,如猜谜语、唱歌以及介绍恋爱经过等。尽管有人说粗话,新郎新娘都不可有生气的表示。


老黄历术语:问名是什么意思

在古时候的婚礼习俗中,人们的婚俗很是繁琐,从定亲到最后成亲要经历诸多的礼仪。其中问名就是其中一项,那么老黄历术语:问名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问名的含义是什么。简单来说问名就是给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

男女双方各取年庚,供于神案,经数日无事即可合婚。

问名,中国婚姻礼仪之一。西周六礼中第二礼。问名之礼最早见于《仪礼》中:“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男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时辰,以便男家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或以为问名是男方遣使者问女方生母的姓氏,以便分辨嫡庶。后问名范围扩展到议门第、职位、财产以至容貌、健康等多侧面。问名也须携带礼物,一般用雁。我国广东海南及西南少数民族,常用槟榔作为问名携带的礼物。把女方庚帖与男方生辰做了占卜,确定可以成婚之后再行纳吉礼。

婚姻礼仪,六礼中第二礼。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贾公彦疏:“问名者,问女之姓氏。”

问名的流程

问名即称议婚。议婚之条件,往时有谓:【第一门风,第二财富,第三才干,第四美丑,第五健康】,足见其一斑。

议婚之初,或由女家经媒人请男家提出【字仔】(庚贴)【八字】,作为【探听】男方之依据。女方如认为适合而吉祥,即将男女生庚合写一谱,送与男方家,否则仅将原件退回作罢。

字仔,或称【婚仔】,写在红色长方纸上,男书乾造,女书坤造,而生年月日时之合共字数,须合双数。如遇单数,男于其下添建字,女于其下添瑞字。【字仔】与【八字】虽均称年庚,惟略有不同。八字之甲庚必须用干支写,以便作占卜之用,字仔则写籍贯,排行等,作为查探之用。

议婚,先由媒人送女方之【八字】(庚贴)于男方家,书其出生年月日时,男方将此置于神前祖先案上,卜吉。三日内如家平安无事,则将男方庚贴送女家。女家接受之后,或问卜于星相,或即表同意合婚。男家受女之庚贴,三日内,男女双方家中,均忌异变,倘有家人生病或误毁器物等事情,则以为不吉,而虽门当户对,亦婉辞退还庚贴。

特殊婚姻形式

独生女赘婿 一九四九年解放前独生女赘婿,俗称“兜布袋”,多是富家,不愿将女儿外嫁,但虑及无儿,老而无养,故赘婿为子,继承产业,生儿接代。有的事先议定,婿后若生二于,各得其一,也有议定只管养老,待岳父母死后,即带妻儿回家。为婿者多是贫寒之家,男儿多,无力娶妻。一九四九年解放后,有许多男青年自愿去女家落户。

寡妇招亲 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寡妇招亲,被视为不体面的事。有的是家中缺劳力,无力为生,故招夫上门,养活子女;有的家富,又有男孩,爱财不去,招亲相伴。受招男人,受虐待者居多。一九四九年解放后,公布了婚姻法,寡妇改嫁自由。

再嫁再娶俗称“二逢亲”。再嫁,要写嫁书,要给“写书钱’。写书的地点只能在草场或饭店、庙内,写字不准用桌子、砚台,分别用锅盖、碗代替,用后连毛笔一起丢掉。出嫁时间要在晚上,在禾场里或后夫村子的十字路口上轿,且要出昂贵的“地价钱”,如果偷着干,要加倍罚款。夫家产业败尽而嫁妻者,多为偷嫁,女人事先不知,先找好了男的,讲定嫁金,写好嫁书,约定某日晚上某时,轿抬至家门,至时夫骗妻出,猛将女的推入轿内,并说人财两交,女的不敢反抗。一九四九年解放后,婚姻自由自主,妇女再嫁的各种清规戒律和陋习已彻底废除。

填房 一九四九年解放前,民间有原夫死了,其妻嫁原夫同胞兄弟的习俗,谓之“填房”。在结婚之日要抬轿到娘家去迎接,也有请人“打照面”(代新郎)的,即牵着新娘绕村一周,鸣爆迎进家门,由“打照面”的人揭开新娘的红头巾,之后,代新郎的工作结束。一九四九年解放后,这种习俗已逐步消逝。

抢亲 有地主豪绅视民女貌美,欲娶为妻妾,择日强(抢)娶。也有的男女双方愿意成婚,但因家贫无力婚娶,通过抢亲形式成婚。一九四九年解放后,抢亲属非法行为,被取缔绝迹。

童养媳 清末和民国时期,民间童养媳的婚姻习俗盛行,约占婚配人数的5~8%左右,有的高达lO%以上。是父母主宰儿女成家的一种封建婚姻形。把女给人家做童养媳,多为贫苦之家,无力谋生,也有重男轻女之家,生下女婴就给人家做童养媳。童养媳的年龄不一,有刚出生几天的哺乳女婴、幼女、十二三岁的少女。她们在婆家当“牛马”使用,饱受虐待,甚至早早而夭。即使成婚后,也绝大多数是不亲的夫妇。一九四九年解放后,童养媳陋习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