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们时常会听到“酸雨”这个词,而造成酸雨的主要祸首是煤和石油的燃烧。有些朋友想学习更多关于酸雨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酸雨现象是属于什么污染?酸雨现象属哪种污染?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酸雨现象是属于什么污染
是属于空气污染,酸雨即酸性雨,通常指含有大量二氧化硫的烟气在大气中逐渐氧化成酸性氧化物后,再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成雾状的流酸,并随雨水一起降落,它是大气遭受严重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中还可能含有消酸、盐酸等酸性物质,成份比较复杂。
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断向大气排放硫和氮的氧化物,酸雨中70%的酸度是由二氧化硫引起,30%由氧化氮造成。煤炭和石油燃料是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天然气次之。我们知道,氮主要存在于大气中,但上述三种化石燃料的高温燃料也会产生大量氧化氮。所以,火电厂和熔炼厂是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的主要释放源。各种交通运输媒介,如汽车、飞机等也是氧化氮的主要释放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由于汽车密集,降水总酸度的57%由氧化氮引起。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使雨水微呈酸性,其酸性的全球平均值为PH5.6,这被看作是衡量降水是否冠以酸雨名称的标准。从广义来说,酸雨还包括酸雾、酸雹、酸雪、酸露等。在阳光和其他物质的影响下,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逐渐氧化生成流酸和消酸,这两类强酸随雨、雪、雹、雾、露降落在地面便成酸雨。移动气流可将这些酸雨带到几百公里外的地区,排放后24小时酸性烟雾随风飘移可达650公里。
世界上部分地区的酸雨污染已相当严重
我国的大气污染现象引人注目。据统计,1988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达1520万吨,烟尘达2563万吨。全国城市大气降尘和颗粒物含量均超过卫生标准,如江苏省(污染程度并非为全国之首)12个城市大气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其中7个为污染级,3个为轻污染级,两者已占83.3%。苏南地区普遍出现酸雨,苏北的徐州、扬州、连云港等区域也出现酸雨,南京市的酸雨甚至出现过PH3.6的低值。
目前,世界上部分地区的酸雨污染已相当严重,有人称之为“空中死神”。酸雨破坏森林、酸化土壤、后患无穷。近年来,我国已发现不少地区出现了山无树、水无鱼的酸雨症。由于酸雨洗刷土壤,把有机铝转化为无机铝,随地表进入河流湖泊,长期饮用含有无机铝的水,会引起老年性痴呆,湖泊酸化还引起鱼类数量的大量减少和死亡。由于酸雨对水源的输水管道的污染和腐蚀作用导致包括铅在内的许多有害金属元素还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治理酸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理已被酸化的环境,二是严格控制和减少酸雨气体的排放。为了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不受威胁,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酸雨这一祸水所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危害,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酸雨的危害
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流失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 。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
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
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
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损坏建筑物。建筑材料变脏, 变黑, 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 被人们称之为 “黑壳”效应。

在我国,酸雨的主要分布地区是在湖南、湖北、贵州、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小编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酸雨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有哪些?酸雨产生的主要气体是什么?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信息,请大家参阅。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酸雨中的阴离子主要是消酸根和流酸根离子,根据两者在酸雨样品中的浓度可以判定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硫还是氮氧化物。
酸雨是雨、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中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和机动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二氧化硫 (sulfur dioxide) 是最常见、最简单、有刺激性的硫氧化物,化学式SO2,无色气体,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流酸。若把亚流酸进一步在PM2.5存在的条件下氧化,便会迅速高效生成流酸(酸雨的主要成分)。这就是对使用这些燃料作为能源的环境效果的担心的原因之一。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在华北,很少观测到酸雨沉降,其原因可能是北方的降水量少,空气湿度低,土壤酸度低。
酸雨的防治方法
1、控制酸雨的方法有很多种方法。最主要是减少SO2和NOx的排放量。
2、控制酸雨的经济刺激措施的有:征收SO2排污费,排污税费、产品税(包括燃料税)、排放交易和一些经济补助等。
3、加强监督管理的措施中,理解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上述两者概念都强调了过程管理。
4、合理的工业布局、城市规划有利于控制酸雨的发生。
5、使用低硫煤、节约用煤、型煤固硫有利于防止酸雨的发。
6、型煤固硫的概念。所谓型煤固硫,就是在型煤加工时加入固硫剂,煤在燃烧时不排出SO2,从而实现燃煤固硫,固硫率可达50% 左右。
7、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会对减排SO2作出很大贡献。
8、控制汽车尾气的方法有:制订各类汽车的废气排放标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用无铅汽油;安装尾气净化器及节能装置;使用“绿色汽车”等。
9、扩大绿化面积、公众的积极参与有利于防治酸雨。
酸雨的危害
我国酸雨(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碱度指数的PH值低于5.6的酸性降水)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90% ,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1998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70% 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 以上。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 至34% 。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其他植物叶子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

酸雨是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中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和机动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治酸雨方法多种多样,如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低碳出行等。但这须全民参与,从我做起。
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流失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
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的增加而有机络合态铝减少。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形成的,还有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产生酸雨的重要原因。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酸雨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酸雨对人体的影响是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酸雨对人体的危害
酸雨对人体最严重的危害是呼吸方面的问题,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引起例如哮喘、干咳、头痛、和眼睛、鼻子、喉咙的过敏。酸雨间接的影响就是它会溶解水中的有毒金属,被水果、蔬菜和动物的组织吸收后,吃下这些东西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梗等疾病概率增加。
酸雨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丧失鱼类和其它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据报道,“千湖之国”瑞典因酸雨,从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有1.8万个湖泊酸化。国内报道重庆南山等地水体酸化,PH值小于4.7,鱼类不能生存,农户多次养鱼,均无收获。
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据报道,欧洲每年有6500万公顷森林受害,在意大利有9000公顷森林因酸雨而死亡。我国重庆南山1800公顷松林因酸雨已死亡过半。
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
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 一60% 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 一90% 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 之多。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5、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
6、生物防治:1993年在印度召开的无害环境生物技术应用国际合作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预防、阻止和逆转环境恶化,增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发展和应用,保持环境完整性和生态平衡的措施。科学家已发现能脱去黄铁矿中硫的微生物还有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杆菌等。日本财团法人电力中央研究所最近开发出的利用微生物胶硫的新技术,可除去70% 的无机硫,还可减少60% 的粉尘。这种技术原理简单,设备价廉,特别适合无力购买昂贵脱硫设备的发展中国家使用。生物技术脱硫符合“源头治理”和“清洁生产”的原则,因而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治理方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众所周知,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华南、中南、华东等地区。近几年酸雨区一直在扩展,酸雨会造成巨大的危害。那么,大家清楚酸雨有什么危害?酸雨有哪些影响?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酸雨有什么危害
(1)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影响鱼类和其他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
(3)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的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概率增加。
(4)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酸雨的发现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气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流酸根、消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流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流酸或酸性的流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什么是酸雨
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什么是酸?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它们是碱。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值。于是,纯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值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pH值为5.65。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值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
什么是酸雨率
一年之内可降若干次雨,有的是酸雨,有的不是酸雨,因此一般称某地区的酸雨率为该地区酸雨次数除以降雨的总次数。其最低值为0% ;最高值为100% 。如果有降雪,当以降雨视之。
有时,一个降雨过程可能持续几天,所以酸雨率应以一个降水全过程为单位,即酸雨率为一年出现酸雨的降水过程次数除以全年降水过程的总次数。
除了年均降水pH值之外,酸雨率是判别某地区是否为酸雨区的又一重要指标。
什么是酸雨区
某地收集到酸雨样品,还不能算是酸雨区,因为一年可有数十场雨,某场雨可能是酸雨,某场雨可能不是酸雨,所以要看年均值。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但一般认为:年均降水pH值高于5.65,酸雨率是0-20% ,为非酸雨区;pH值在5.30--5.60之间,酸雨率是10--40% ,为轻酸雨区;pH值在5.00--5.30之间,酸雨率是30-60% ,为中度酸雨区;pH值在4.70--5.00之间,酸雨率是50-80% ,为较重酸雨区;pH值小于4.70,酸雨率是70-100% ,为重酸雨区。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其实,北京,西宁,兰州,乌鲁木齐等市也收集到几场酸雨,但年均pH值和酸雨率都在非酸雨区标准内,故为非酸雨区。

众所周知,酸雨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会使土壤酸化导致粮食减产,会腐蚀建筑物,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酸雨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酸雨形成的因素有哪些?今天小编要分享给大家的是满满的干货,大家注意查收哦!
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酸雨的形成原因有两种,分别是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在大自然里,海洋雾沫等会夹杂着一些流酸升到空中,除此之外,突然中某些机体,例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腐败的叶子在细菌作用下也会分解出硫化物,转化成二氧化硫,火山爆发时也会喷发出二氧化硫气体,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成氮氧化物,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就会生成消酸,变成酸雨落下来。
中国的酸雨主要的形成原因是人为原因,在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的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是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都会形成酸雨,归根结底,酸雨严重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的不断利用。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中国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酸雨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酸雨中的阴离子主要是消酸根和流酸根离子,根据两者在酸雨样品中的浓度可以判定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硫还是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如煤)的燃烧,氮氧化物主要是来自于汽车尾气等污染源。通过流酸根和消酸根离子的浓度比值将酸雨的类型分为三类,如下:
(1)燃煤型:消酸根>3
(2)混合型:0.5<消酸根<3
(3)消酸型或燃油型:消酸根≤0.5。
由此,可以根据一个地方的酸雨类型来初步判断酸雨的主要影响因素。
ph小于多少是酸雨,小于多少是重酸雨?
ph在4.7以下被称为重酸雨,在4.7到5.6以下都称为酸雨。ph的值越低,那么下的雨对人体的伤害就越大。酸雨的形成和当地的重工业有很大的关系,人在经常下酸雨的地方生活会产生很多疾病。
酸雨主要来源于人类向天空排放的酸性气体。酸雨分消酸型酸雨和流酸型酸雨,身边的工厂排放的气体就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消酸型酸雨主要是因为工厂中排放的氮氧化物,一般的氮氧化物都很容易和水反应,形成强酸。而流酸型酸雨主要是因为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也会形成一种强酸。
酸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很大。它能改变土地的酸碱性,使得土地不再适合原来的植物生长。其次就是改变湖泊的酸碱性,使得湖里的生物成片的死去。这些都是对人类的间接危害。
对人的健康来说也是很大的威胁。首先是呼吸疾病增加,因为酸雨中分解的酸性气体对人的肺部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很容易引发哮喘、干咳、头疼等等。尤其是重酸雨,直接淋重酸雨还会对人的皮肤造成很大的伤害。
而建筑物也免不了被破坏。因为大部分建筑都是用碱性物质建造的,长时间淋酸雨,会加快建筑物的腐蚀。表面上会多很多坑,而且材料都会变的很脆,很容易出现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