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红并没有什么危害。红曲红本身属于一种色素染料,是由大米、大豆等制成的天然色素。平时在烹饪食物的过程中添加一些红曲红可以有效地使食物的颜色变红,可以增加食欲。红曲红安全稳定,不影响身体,还含有一定的氨基酸和维生素C,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然而,这种红曲红的营养价值相对较低,因此不能作为补充能量的主要来源。
红曲红,是指将红曲米用乙醇抽提得到的液体红曲色素或从红曲霉的深层培养液中提取、结晶、精制得到的产物。红曲红色素是我国传统的由红曲霉发酵生产的天然功能食用色素。红曲红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天然功能食用色素,是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的其中之一。
红曲红是以大米、黄豆为主要原料,借鉴我国传统的红曲生产工艺,通过红曲霉菌液体深层发酵和先进的现代生物分离技术而获得的粉状纯天然、无毒、安全可靠的天然食用色素。红曲红色素被广泛地应用于清酒、腐乳、鱼肉、酱油、糕点、糖果、冷饮等食品业的着色,也可用于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的着色,红曲红色素符合食品着色剂“营养、天然、多功能”的发展要求和方向,因此值得大力应用和推广。与其它天然色素相比,红曲红色素纯度高、价格低、着色力强、稳定性好以及具有防腐功能等优点,因而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曲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宋朝时期已将红曲应用于食品及药物上,元朝已有红曲具有医疗功效的记载。长期以来中外多数学者的研究已充分显示了红曲色素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在所有已知天然色素中具有极优良的稳定性,是我国食品法规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之一。
南方人吃的最多的就是大米和小米了,那么这个红曲米到底是个什么米呢?
红曲米,中药名。以籼稻、粳稻、糯米等稻米为原料,用红曲霉菌发酵而成,为棕红色或紫红色米粒。红曲米状如碎米,质酥脆,是一种常用的药食两用之品。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红曲入药,是一种天然的降血脂药物,在它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天然他汀类物质。
红曲米的功效与作用
1、活血化瘀
红曲米是一种棕红至紫红色的米粒,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赤白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等病症。
2、健脾消食
红曲米是食疗的常用食物,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通常可以用于辅助治疗饮食积滞、脘腹胀满。
3、降压降脂
红曲米对低肾素高血压病有较好的降血压作用。红曲米能显着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总三酰甘油,并显着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粘附率等。
4、抑菌
红曲米能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对芽孢杆菌属、链球菌属、假单胞菌属等有抑菌活性,其抗菌活性室友梦那玉红、潘红胺两种色素产生的。但是红曲米不能够抑制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
5、其他作用
红曲发酵后可分离到辅酶Q10,辅酶Q10又名癸烯醌,是细胞代谢及细胞呼吸的激活剂,能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促进氧化磷酸化反应。它本身又是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氧化剂,能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有保护生物膜结构完整性的功能。对免疫有非特异的增强作用,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增加抗体的产生,改善T细胞功能。
红曲粉是天然发酵产物红曲干燥后制成的。红曲粉一般应用于食品着色以及中医方面,先将红曲霉菌放在大米中进行有效培养发酵,之后获得了红曲米,最后以红曲米作为基础,将它进行晒干并且研磨成粉末,最后才会得到红曲粉。
红曲粉还可以酿制黄酒,在江浙福建地区,用红曲酿制黄酒是一项传统,这种酒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又称为红曲酒。
在古代医书《本草纲目》就有红曲入药的记载,到了现代红曲粉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当中。红曲粉表皮呈暗紫色,心里鲜红色,微有异味,味淡,它对蛋白有较强的上色力,因而经常做为食品上色黑色素。
红曲粉是中国传统的食品着色剂,是天然的红色素。烹饪上色:做菜的时候会用少量红曲粉增色增香,譬如红烧肉、樱桃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