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庆祝

2021/6/7 10:36:32
万年历日历:庆祝知识
庆祝知识
校庆祝福语

学校可能是我们校园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少年时期,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那么在学校校庆的节日里,让我们为大学校庆送上祝福吧!校庆祝福语,一起来看看。

校庆祝福语

1、八十载风雨,造就精英无数;八十载沧桑,培育桃李满园。

2、十年沧桑奠定坚实基础,展望未来共创全优校园。

3、不因悠久而文明,只因文明而悠久。

4、情洒三尺讲台,恩报六旬华理。愿母校大步向前,再创辉煌。

5、一百年,岁月如歌,一甲子,沧桑砥砺。祝福你母校!

6、风雨沧桑历十载,芬芳桃李遍九州。

7、二十年,艰苦奋斗,桃李芬芳;二十年,砥砺奋进,润育栋梁。

8、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看今朝,厚德载物,更续辉煌誉五洲。

9、五十年春风,五十年雨露。让我们用真情呼唤希望,用执着追求梦想。共同祝福母校桃李芬芳!

10、怀念母校,我们因为有母校而骄傲;感恩母校,愿母校因我们而自豪。

11、谢母校给予了我的正直的灵魂、坚毅的品格和开阔的眼界,祝福母校走过百年芳华,迎来新气象!

12、艰苦奋斗五十年,教书育人一代代。成绩斐然众人夸,不焦不躁向前迈。扬帆起航再出发,砥砺前行创辉煌!

13、曾经沧桑忆童年,更敬先贤办国学,历届校长担重任,朴初人杰得地灵,辛勤耕耘逾百载,桃李盛开满天下,春风时雨一百年。

14、百年底蕴,一脉相传,再创辉煌,传承百年精神,投身复兴伟业。

15、时光如炬,岁月如梭,悄然不知,你已迎来四十岁华诞,喜悦,激动,不尽言表,只有祝你飞的更高,走的更加耀眼夺目。


泼水节有哪些庆祝活动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我国凡是使用傣历的少数民族都有庆祝泼水节的传统,因此除了傣族之外,还有佤族、阿昌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会庆祝泼水节。和我们庆祝春节不同,泼水节是水文化的体现,那么泼水节怎么过?下面就来看看泼水节有哪些庆祝活动吧。

泼水节有哪些庆祝活动

1、泼水

。傣家人到井里取来干净的水,事先会盛放一些鲜花诸如缅桂花等,让水有香味,然后到寺庙里去"赕佛",之后再用这些带有芳香的水给佛像清洗身上的灰尘,之后大家互相用小树枝(诸如九里香树枝)蘸取小盆里的香花水,首先向德高或年长者身上轻轻洒去,再互相帮助向自己想要祝福的人身上洒去。以示新的一年,给对方最真诚和美好的祝愿。

2、浴佛

在“麦日”(第一天),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也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3、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

4、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5、放高升

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6、放孔明灯

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7、边交会

由泰国那边的小商人过来买卖当地特色、小吃,以此增加两国的友谊,意义重大。边交会一般持续3天,泼水节的前3天都有,此后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等。

泼水节怎么过

节日的第一天是送旧,相当于除夕。清晨,西双版纳傣家男女便沐浴更衣,各家都准备一桌或数桌饭菜,将一对米团团、一对把把以及烟、茶、蜡条等物放到桌上,抬人佛寺献给祖先,并在佛前滴水。人们用碗或小箩从河边端来沙子,在西双版纳的佛寺院中堆起儿座高约三尺的沙塔,塔尖上插几根缠有彩色纸条的竹枝。然后,大家围着佛爷坐下,听佛爷讲经说法,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浴佛”活动极其庄严,届时善男信女齐集寺院,将佛像置于院中,用清水为佛像洗尘。有的地方还将佛像抬到寺外,装人竹制的小房子之内,然后修一水槽通向屋内,槽内造有能从竹管喷水的水车,人们不停地排水倒人槽内,水流冲动水车,水车的竹管缓缓喷出细水注,慢慢洒在佛像身上。假如佛像太大搬不动,就在大殿内替佛像冲洗一下金身,以求佛祖保佑人畜平安。青年男女还要成群结队到山上采摘野花做成花房供奉在寺内。这一天通常不泼水,而是去江边观看龙船比赛。

第二天是泼水日,是最隆重、最热闹、最有趣的一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部出动,大家提着桶、端着盆来到街上。大街两边早已备好清水,清水中漂着片片花瓣,还滴有香水。在泼水日这天,不管生人、熟人、傣族人或外族人,凡来参加者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都可以互相泼水,以示消灾除病,风调雨顺。泼水有“文泼”与“武泼”之分:文泼是对长者,即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或者端一碗净水,用一根柏树枝或樱桃花枝蘸着水向对方泼洒,被泼洒的人高兴异常,愉快地接受祝福;武泼则无固定形式,明显地带有娱乐嬉闹的性质。

大家用瓢、盆、桶盛满净水,互相追逐,迎着头、脸泼过去。被人泼得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也就越发高兴。人们在水中追逐嬉戏,忘掉了一切烦恼,沉浸在无限的快乐之中。有的小伙子还以泼水为名,闯进姑娘的竹楼,用泼水来表达自己的深情厚意。

泼水节的第三天要进行放高升、丢包和放孔明灯、放火花等活动。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土火箭。放高升时,首先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其根部填上火药,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然后点嫩引线,待火药燃烧,竹子便如火箭一般冲入云霄,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花团锦簇、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晚点缀得分外美丽。

按照习俗,要在一个最大的高升里放五样东西,谁拾到这些东西就预示着交上了好运。所以,伴随着高升的每一次炸响,不少人欢呼着去拾那些吉祥物,尤以小孩最多。傣族放高升意味着将火神、灾难、疾病和痛苦带走,迎接新年来临。


农历三月三壮族同胞喜欢制作什么美食来庆祝

导语:很快就是农历三月三了,这天除了是上巳节之外,还是广西壮族人民的“三月三歌节”,这天壮族人们会载歌载舞,以及吃传统美食。那么,一般农历三月三壮族同胞喜欢制作什么美食来庆祝呢?到底三月三壮族人们准备什么食物来吃?一起来了解。

农历三月三壮族同胞喜欢制作什么美食来庆祝 三月三壮族人们准备什么食物

三月三壮族同胞喜欢制作的美食

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可谓是广西壮族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每逢农历三月三、清明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所谓五色糯米饭的颜色有黑、红、黄、白、紫这几个颜色。

五色糯米饭,俗称五色饭,又称乌饭、青精饭或花米饭,因糯米饭一般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是布依族、壮家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

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群众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

这种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动融在一起,充满着民族、地方情趣。家人、戚友、情人往往共尝五色糯米饭,自然特别鲜香。这一习俗沿袭久远,清代《武缘县图经》载:“三月三日,取枫叶泡汁染饭为黑色,即青精饭也。”

他们选好优质糯米,采来紫蕃藤、黄花或黄栀子、枫叶、红蓝,浸泡出液,分别拌着糯米,然后合而蒸之,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味道香纯,象征生活美好。杜甫曾为之写下“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之佳句。四月初八,早稻已插完返青,人们用五色糯米饭揉成小团团,粘附在竹枝上,插于祖宗神龛,又从田中取回一蔸生长旺盛的禾苗,以南瓜叶包根,放在碗里,一并祭祀祖宗,祈求祖宗保佑五谷丰登。

制作:

五色糯米饭制作

制作五色糯米饭比较讲究技巧。需要350g糯米饭。黑色糯米饭,即用枫叶及其嫩茎之皮,放在臼中捣烂,稍为风干后浸入一定量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后,把叶渣捞出滤净,即取得黑染料液。黑染料汁要放入锅中文水煮至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

黄染料,可用黄花汁(密蒙花,壮语叫“花迈”)、黄栀子、黄姜等植物的果实、块茎提取。将黄花汁煮沸,或将黄栀子捣碎放入水中浸泡,即得到黄澄色的染料液,也可用黄姜捣烂后与糯米拌均用力搓,可得黄色的糯米(可直接蒸,不用浸泡)。

红染料、紫染料是用同一品种而叶状不同的红蓝草(壮语叫gogyaemq)经水煮而成。叶片稍长,颜色稍深,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色。

提取四种液汁出来后,分别把不等量的米放入其中浸泡,等其上色后放入蒸笼中蒸约一个钟头,便可蒸出黑、红、黄、紫、白(糯米本色)五种颜色的糯米饭。这样做出来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五彩缤纷、晶莹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润柔软、味道鲜美、醇正平和、且有微甘,真是吃起来令人回味无穷。用天然植物染成的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红兰草有生血作用,清代《侣山堂类辩》曰:“红花色赤多汁,生血行血之品”,“黄花饭”或栀子有清热凉血等作用,用枫叶煮成的青精饭,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

传说:

五色饭传说

五色糯米饭的来历还另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古时候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只与瘫痪在床的母亲相依为命。特侬对母亲非常孝顺,怕母亲一人在家烦闷,有时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都背着母亲同去。而每一次他都带着一大包母亲最爱吃的糯米饭放在身边,让母亲饿了可以随时吃。特侬母子的这一举动被在山上的一只猴子觉察了。

有一次,趁着特侬到山那边砍柴,猴子悄悄地溜到母亲身边,把一大包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抢走了。母亲无法动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猴子抢走了糯米饭。一连几次都是这样,特侬有点无可奈何了。看着一边饿极了的母亲,特侬随手扯着身边的枫叶,想着怎样不让猴子抢走糯米饭呢?突然,特侬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被染上了黑色,顿时灵机一动,立即动手把树上的枫叶割回家,捣烂后用水浸泡,得出黑色的液汁,再将糯米饭放到黑液汁中浸泡。

第二天将黑色的糯米捞起蒸煮,顿时一股清香弥漫全屋。母亲在屋里喊,什么东西这么香啊!特侬兴奋地说,达咩(达咩是壮语,意思是母亲),这是黑色糯米饭,多香多甜啊!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清晨,特侬带着母亲上山砍柴,他用芭蕉叶包着黑色糯米,并故意露出一点黑乎乎的颜色。猴子看见了这么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以为特侬在用什么毒物诱骗它,碰也不敢碰,便逃之夭夭了。

这一天,特侬吃了黑色糯饭,口不干不燥,也不觉得腻倦,反而觉得浑身是力,打到的柴更多了。从此,特侬和母亲上山砍柴,都带着黑色糯饭,也用不着担心猴子把糯米饭抢走了。后来,壮家人都学着特侬,家家户户学做黑色糯米,后又逐渐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糯饭,逐步演变成了如今的五色糯米饭。它成为壮家人最爱吃的风味食品之一。


古尔邦节的意义

为什么要庆祝古尔邦节?古尔邦节是属于全球穆斯林的节日,他们为了纪念先知易卜拉欣对真主的无限忠诚,同时也是希望人们能学习这种对真主安拉的献身精神,因而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活动来庆祝古尔邦节的到来。这就是古尔邦节的意义所在。

古尔邦节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当今犯罪、腐败、欺诈、探头成为高频词的时候,那么忠诚、虔诚、顺从、敬畏就尤其显得可贵。伊斯兰把对安拉的忠诚、敬畏看作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正是有了对安拉的忠诚和敬畏,才有了严格的自律:遵循《古兰经》对人们的教导,管好自身;正是有了对安拉的忠诚和敬畏,才有了对家人的忠诚:孝敬父母,爱恋配偶,疼爱子女;真是有了对安拉的忠诚和敬畏,才有了对亲戚、对朋友、对事业、对民族、对国家乃至对整个人类以及人类所居住的星球的忠诚,积极地担负起“代治者”的责任。

有条件的穆斯林在宰牲节要宰牛、宰羊并与家人尤其是穷苦的人们一起分享。伊斯兰对穷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在宰牲节又一次得到体现。人类不应该遵循丛林法则,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应该遵循的。人类应该情同兄弟姐妹,人类应该相互关怀、帮助。麦加朝觐的人们为宰牲节所宰的羊的大多数是由沙特政府直接送到世界各地的难民营。

当全世界三四百万的人们在宰牲节那一天环游天房的时候,其意义是重大的:全世界的人们,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民族、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男女;但是凭着共同的信仰——伊斯兰走到一起来了,他们遵循着共同的法律——《古兰经》,在那里不要说吵架,就是不文明的语言都是违法的,拥挤的人群之间有的是谦让、互助和关怀;它是人类的最大的聚会,它是全人类和平的体现。在那里天上是会掉下馅饼的,商店可以是没有人管理的,银行是没有保安的,做好事是没有人会表扬你的。这不是梦,而是现实。这才是真正的伊斯兰,真正的伊斯兰也应该是这样的。

为什么要过古尔邦节

相传,伊斯兰教的圣人易卜拉欣到老年仍膝下无子,便祈求安拉赐给他一个儿子,后来他果然得了一个儿子,取名易斯马仪。易斯马仪长大后,非常聪明可爱,人人都喜欢他。但有一天晚上,易卜拉欣梦见安拉命他把儿子宰掉献祭给他,以考验易卜拉欣对安拉的忠诚。易卜拉欣顺从了安拉的命令,准备宰杀儿子,安拉受到感动,当他正要宰杀易斯马仪时,安拉制止了他,并派天仙哲卜亦勒背来一只黑头羝羊代替了易斯马仪的牺牲。从那以后,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了每年宰牲献祭的习惯。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继承了这一风俗,把伊斯兰教历从十二月十日开始的三天定为“宰牲节”,通过宰牲,表示对安拉的顺从和忠诚,准备随时为安拉献出自己的一切。

古尔邦节

同开斋节一样,古尔邦节节日清晨人们也要沐浴盛装,先到清真寺做晨礼,之后到坟园探望亡人。然后举旗排队前往开阔野地举行会礼,其仪式与开斋节完全一样。

在古尔邦节,撒拉族除了炸油香、馓子之外,有条件的人家都要宰牲献祭。按规定每个有条件的人都要宰牲,但通常情况下,一般以家为单位。若为羊,一人需宰一只,若为牛或骆驼,可七人合宰。献祭的牛羊一定要肥美健壮。这种牺牲品的血液、粪便等物要深埋。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己食用,一份送亲友邻居、招待客人,一份济贫施舍。牛羊皮一般都捐给清真寺,由清真寺统一变卖后,用于寺内的日常开支。


人们为何要庆祝泼水节

每年泼水节到来,我国的傣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都会放假庆祝泼水节的到来,在为期三天的节日狂欢中,傣族的水文化着实让人惊艳。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庆祝泼水节?这就要来看看泼水节有什么寓意了。

人们为什么要庆祝泼水节 泼水节有什么寓意

泼水代表消灾免难 泼水节分三日,其中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泼水节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因此,人们相信,泼水能让自己心灵变得干净,以迎接“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来新的美好一年。寄托了人们对善良正义的推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泼水代表祝福

在泼水节中,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被水泼的越湿,被水泼的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着一盆盆祝福,尽情的泼向每一个你想祝福的人。

泼水代表爱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除了"丢包"游戏外,相互泼水之间,泼得越多代表越多的祝福和关心,在一来一往的泼水间,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傣族泼水节习俗风俗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是元旦,叫“麦帕雅晚玛”人们习惯把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第四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敬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泼水节的内容,除了泼水,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跳孔雀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习俗。

泼水节的传说

关于泼水节有一个古老而凄婉的传说,是为纪念大义灭亲、为民除害的七位姑娘,专在傣历新年举行的一项消灾除难、祈福迎祥的活动。在那遥远的年代,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西双版纳,枪来七位美丽姑娘做妻子。

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如何尽快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依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了自己致命弱点,即以他的头发勒住脖子。这位机警的姑娘拔下恶魔一根红头发,果断地勒住了他的脖子,一会儿恶魔的头就掉了,变成一团火球肆意燃烧,竹楼被烧毁了,庄稼被烧焦了。姑娘们轮流不停地向恶魔脑袋泼水,终于在傣历六月把邪火扑灭,傣家人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从那时起,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


为何傣族过泼水节

为什么傣族过泼水节?因为傣族的泼水节就是傣族的新年,这是一个辞旧迎新,送祝福与吉祥的节日。那么傣族怎么庆祝泼水节呢?傣族庆祝泼水节的活动很多,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泼水了,除了泼水之外还有赛龙舟、放高升、赶摆等活动。

为什么傣族过泼水节 傣族怎么庆祝泼水节

泼水节的日子,就是傣族的傣历新年,民间把这个节日叫做"桑勘比迈"。傣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傣历的岁首既不同于阳历的元旦,也不同于阴历的春节,而是太阳在黄道十二宫上运行至白羊宫首的时间,通常在傣历的六月。这个传统的节日,一般是3天,第一天称"麦",相当于除夕,各户要搞卫生,准备食物;第二天称"恼",是纪念七位公主为民除害的日子,要举行泼水,互祝平安;第三天称"麦帕雅晚玛",据说是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按照古俗,这天要"赶摆",放高升,划龙船,庆贺新年来临。

傣族怎么庆祝泼水节

一、划龙舟

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是西双版纳泼水节,也是傣族的新年,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最盛大最壮观的传统节日。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除了泼水之外,还有划龙舟来庆祝盛大的节日。每年在西双版纳的泼水节的第一天,傣族人民都会在澜沧江举办隆重的赛龙舟活动。龙舟用铁椿木制造而成,龙舟的船身上绘有华美的彩纹,披红挂彩,在木雕的龙尾上插一根饰有彩带的竹竿,比赛时,舟中间站立1人击锣指挥,在规定的范围内,哪一队先到达目的地为胜。

二、放高升

傣族人民每逢重大节日庆典的时候都会放高升,放高升寓意为“步步高升、风调雨顺”。“高升”是一种用火药、竹筒、竹竿等制成的土火箭。在泼水节,放高升就像是我们过年放烟火一样,在辞旧迎新的时刻燃放高升,希望高升把灾难、疾病统统送走,愿生活节节高升,五谷丰登。

三、放飞孔明灯

放飞孔明灯,带上祝福,放飞希望!在一些节日里,我们也会放飞孔明灯,但是基本是没有什么规模,就是三三两两的孔明灯放飞在空中。在泼水节的第一天, 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会带上孔明灯,走到澜沧江边,许下心愿,放飞孔明灯。整个版纳的空中都飘着孔明灯,黑色的夜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点缀版纳的夜不是星空,是带上祝愿的“暖色的夜空”!

四、放水灯

除了放飞孔明灯之外,大家也会聚集到曼听公园,尤其是是在曼听公园“ 澜沧江 湄公河之夜”歌舞篝火晚会结束之后,大家手捧着一盏水灯,穿过一片漆黑的黑心树林,默默在心中许个愿后,慢慢放进放生湖中,微微的水波中带着放灯者许下美好心愿的水灯,缓缓朝湖心漂去。放一盏水灯,祈福生活顺顺利利,身体健健康康。

五、赶摆

赶摆又称“做摆”,是傣组特有的一个活动,类似于我们汉族的“庙会”。因做摆的规模不一,有的以村为单位举行,有的几个村联办,时间也各有不同。个人通常在傣历12月中旬的开门节以后三天举行,公众办的也有在正月举行的。

赶摆也是傣族泼水节重要的活动之一,每年公历的4月14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中的赶摆日,每逢这一天都会在曼听公园举行赶摆庆典活动,这一习俗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曼听公园的赶摆现场,不仅可以购买到傣族人民的特色手工艺品,还可以品尝到傣家的特色小吃,在这个有1300多年历史的赶摆节庆中,体验的是最淳朴的傣家风情。

六、泼水狂欢

泼水节最重要的也是最壮观的庆祝节日的方式就是泼水。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15日这一天是全民泼水送祝福的一天。在4月15日这一天,整个西双版纳的傣家人都会带上自己的泼水工具,走到大街上,用泼水的方式庆祝一年一日的泼水节,用泼水的方式祝福每一个“湿身”的人来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泼水节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禁忌方面,

在泼水广场那里 没有宣布泼水节正式开始之前 最好别去水池里打水,也不要越过警戒线围观。等台上的发言人说辞完毕宣布开始以后再进去泼水。

相互祝福的水应该是干净的,浑浊的水就别去泼啦。

不要往行驶的车辆上泼 太危险。

然后就是别往执勤工作人员身上泼。他们一湿就湿一天。

安全方面,

尽量别进水池中央去泼水,免得被围攻喘不过气,也出不来。

重要物品不要随身携带,泼水节丢东西的多了,留心扒手。

千万不要带眼镜墨镜,容易丢失,不仅保护不了很容易弄伤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