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通话

2021/9/26 13:11:05
万年历日历:通话知识
通话知识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主体来源于是雍正王朝的官话,清代贵族学习和推广北京官话,在雍正年间在南方方言区推广基于北京音的官话,设立“正音书馆”。公元1909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这是清代汉语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由于不同方言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沟通交流,因此存在“区域文化岛”的现象,这些“区域文化岛”保留了不同地区的先进文化和民间智慧的精华,但是由于语言障碍无法很好的交流和互相取补,因此,需要有一种共同语来消除“区域文化岛”,将中国广袤土地上所有的智慧黏合起来。

普通话的推行与方言的使用是和谐共存的关系。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既不以消灭方言为目标,也不以消灭方言为手段。我们不能把普通话和方言简单地对立起来,两者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处在不完全相同的时空之中。

任何一种方言都有它的稳固性和不可替代的实用性。在民族共同语的发展时期,方言之间过去所有的那种明显的界限会逐渐淡化,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削弱。


202111月深圳普通话考试怎么报名

虽然说普通话是我国的语言,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普通话说的不是特别的标准,甚至有的人可能还会带着家乡的口音,因此很多人都会去考普通话,因为如果想要考教师资格证的话那么普通话肯定是基本的,那么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去看看2021年11月深圳普通话考试怎么报名?11月深圳普通话考试时间吧!

2021年11月深圳普通话考试怎么报名

开放时间:

2021年10月12日上午10:00,共3300个名额,报满为止。

测试时间安排:

11月1日、11月3日、11月8日、11月10日、11月12日、11月15日、11月17日、11月19日、11月22日、11月24日、11月26日

报名对象

(一)根据普通话测试属地管理原则,下列人员不可以在本测试站报名:

1.深圳大学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本校有普通话测试站的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

此类人员请在本校报名

2.非深户且不在深圳的学校就读的学生。

此类人员请到就读学校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的测试机构报名

3.非深户且无法提供有效的深圳居住证或深圳社保卡的社会人员。

此类人员请到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的测试机构报名

4.港澳台人士(不论是否有深圳居住证)。

此类人员请关注广东省普通话测试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广外艺普通话测试服务号”咨询报名事宜。

(二)根据普通话测试属地管理原则,本测试站只接受下列人员报名:

1.深户人员。

2.非深户,但持有有效的深圳居住证或深圳社保卡的人员。

3.非深户,但目前在深圳的学校就读的在校学生。

二、需要上传的证件(按本人所属类别)

1.社会人员:

深户——第二代身份证(有姓名的一面,拍全部而非局部)

非深户——有效的深圳居住证或深圳社保卡(有姓名的一面,拍全部而非局部;电子社保卡不可)

2.在校学生:

①第二代身份证(有姓名的一面,拍全部而非局部)

②学生证——拍内页,要求含有姓名、学校名称、入学时间、学校盖章页(最多2张图片)。

③学校地址证明——仅限从上传的学生证内页看不出学校所在地为深圳或学校名称不清晰。证明由学校或系里出具,加盖公章。与学生证拍在一起。

3.重要提醒:上传证件要求为高清图,尺寸>750×1330,文件大小在1MB—2MB之间,否则不能通过审核。

三、报名时须重点关注的问题

1. 确认是否属于报名对象。

非报名对象信息审核不能通过。

2.选择合适的浏览器。

推荐使用谷歌浏览器。

3.“证件类型”: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的人员,一律选择“身份证”, “证件编号”填写身份证号。

4.证件图片的尺寸、大小、清晰度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图片不清晰,信息审核不能通过(图片要求详见本须知“二、需要上传的证件”之“3.重要提醒”)。

为确保报名顺畅,请提前准备好符合标准的证件图片。

5.填写的手机号码必须是本人手机号,以便临时有紧急通知能联系到。

6.报名信息资料成功提交后,系统会提示查询审核结果的时间。须在规定时间查询审核结果。审核通过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缴费、打印准考证,报名才算完成。

7. 一旦缴费成功,则测试时间不得更改。

8. 一人不可同时多处报名,否则,系统不接受。

9. 两次测试之间相隔至少3个月,否则,系统不接受。

缴费标准:

社会人员50元/人,学生25元/人。

支付方式:微信/支付宝。

2021年11月深圳普通话考试时间什么时候?

11月1日、11月3日、11月8日、11月10日、11月12日、11月15日、11月17日、11月19日、11月22日、11月24日、11月26日。

深圳普通话考试注意事项

1、应试者应试时,须携带相关指定证件(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准考证,学生还应带上有效学生证原件),否则不予报名测试。

2、应试者应严格按照准考证上指定的报到时间到现场进行报名。如未按时到者,取消测试资格,测试费不予退还。

3、系统支持在线报名、在线支付功能,带有银联标志的支持在线支付,其他需到测试站现场支付测试费,打印准考证。

4、应试者在测试后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凭身份证原件及“准考证”领取证书。由他人代领证书的,除交验应试人身份证复印件及“准考证”原件外,还需交验代领者的身份证。

5、考试严禁作弊及代考,一经发现,取消本次测试成绩及2年内的应试资格

6、在线支付费用(学生缴费25元,非学生缴费50元),学生缴费后,在考试当天需携带学生证,否则取消考试资格。


推广普通话宣传语有哪些

1、推广普通话从娃娃抓起,从你我做起。

2、便于沟通有办法,请您讲好普通话。

3、同一个国都,同一个梦想,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沟通。

4、说普通话,兴社会风,做高尚人,展中华貌。

5、用普通话搭起沟通的桥梁,让各族合成一家。

6、常讲标准普通话,塑造国人好形象。

7、说好普通话,走南闯北都不怕。

8、普通话,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是情感与情感互通的纽带。

9、插上普通话的翅膀,把和谐的爱播撒四方。

10、说好普通话,浓情系华夏,籁音遍中华。

11、说普通话,传神州音,表华夏情。

12、人人都说普通话,天涯海角是我家。

13、爱国旗,唱国歌,讲国语,凝聚华夏儿女情。

14、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15、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

16、让青春与普及的语言作伴,让知识与文明的语言携手。

17、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使用规范字,方便千万家。

18、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规范字,显华夏文明。

19、说普通话,爱新中华;携万众心,建现代化。

20、说普通话,交四方友。


volte高清通话是什么意思

VoLTE高清通话是普通电话业务的免费升级的意思,VoLTE技术带给4G用户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接通等待时间更短,以及更高质量、更自然的语音视频通话效果,这是因为VoLTE与传统2G、3G语音通话有着本质的不同。

VoLTE是架构在4G网络上全IP条件下的端到端语音方案。VoLTE相较2G、3G语音通话,语音质量能提高40%左右,因为它采用高分辨率编解码技术。VoLTE为用户带来更低的接入时延(拨号后的等待时间),比3G降50%,大概在2秒左右,而2G时代在6-7秒。此外,2G、3G下,掉线时有发生,但VoLTE的掉线率接近于零。

对运营商而言,部署VoLTE意味着开启了向移动宽带语音演进之路。从长远来看,这将给运营商带来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提升无线频谱利用率、降低网络成本。因为对于语音业务,LTE的频谱利用效率远远优于传统制式,达到GSM的4倍以上。

另一个价值就是提升用户体验,VoLTE的体验明显优于传统CS语音。首先,高清语音和视频编解码的引入显着提高了通信质量;其次,VoLTE的唿叫接续时长大幅缩短,测试表明VoLTE比CS唿叫缩短一半以上;再者,与RCS的无缝集成可以带来丰富的业务。


普通话的来历

“普通话”始于清末,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政府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唿,即汉语普通话,是中国历代官方推行的修正型的首都雅音(区别于首都胡同音)。要区别三个概念:首都雅音即首都官话,首都胡同音,修正型的首都雅音。

普通话的推行与方言的使用是和谐共存的关系。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既不以消灭方言为目标,也不以消灭方言为手段。我们不能把普通话和方言简单地对立起来,两者的功能和地位不同,处在不完全相同的时空之中。任何一种方言都有它的稳固性和不可替代的实用性。在民族共同语的发展时期,方言之间过去所有的那种明显的界限会逐渐淡化,方言的力量必然会削弱。


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时期,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9年清政府将北平语音命名为国语。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是元朝时期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所编制的《中原音韵》,前身是明清官话,到了雍正年间,清朝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